点击查看夏天高发阴道炎 http://www.yindaoyanazz.com/yyzz/5813.html

息肉很常见,有息肉的伙伴们为此有很多担心,担心癌变,即便很小,既然知道了有这个东西,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

我的名字叫息肉,其实我就是块多余的“肉”,或叫赘生的“肉”,在你的体内空腔脏器由黏膜覆盖的内表面上,从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到子宫、膀胱,都是我喜欢生长的地方。医生就按我们生长的部位给我们命名,譬如“鼻息肉”、“胃息肉”、“直肠息肉”、“膀胱息肉”等等。如果某一部位长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叫“多发性息肉”。

我长得很慢,藏得很深一般来说,我生长的速度比较缓慢,也很隐蔽,不会轻易暴露自己。我们当中最易暴露自己的是声带息肉,它小如芝麻或绿豆大小时就让人声音嘶哑,而被及早查出;鼻腔的息肉长到豌豆大小时才会出现鼻塞、鼻衄等症状而被医生看到;小儿的直肠息肉,因为易出血而从肛门脱出而露出“马脚”;胃体上的息肉却可以长得很大而患者毫无感觉;最阴险的是大肠息肉,经常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到时“摇身一变”就可成为结肠癌,只不过我的表面很脆弱,容易出血,病人发现血便就会去看医生,我这狐狸尾巴也就藏不住了,但是病人的病情往往也已经不轻了。所以千万不要等到有症状了才想起我!

我真是癌的近亲您看,我惹的麻烦还真不少吧。这还不算什么,人们最怕的还是我的癌变,因为癌变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一旦出现症状被发现,就很有可能已成晚期癌症,有了广泛的转移,这时医生对我也束手无策了。说我是癌症的近亲,恰如其分。但我们所有家族成员并非都会变癌,在这我可以向你透露一些其中的奥秘。比如,95%的大肠癌就是我们长大之后的样子!

并不是每个息肉都会癌变因为恶性的毕竟占极少数,良性的占绝大多数,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对生命的威胁,即使癌变,也要经过较长时间。1.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往往凶多吉少,应警惕其癌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应将其当作恶性来看待;2.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易癌变,属炎症型的则恶变较少;3.体积较小、带蒂的息肉,多属于良性,且不易癌变,你不必紧张害怕。但宽基广蒂的息肉常难平安,容易癌变。4.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容易癌变;5.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增加,如一个息肉的癌变率为1%,那么生长了个息肉,癌变可能就接近%。

其实我最怕你们检查自从人们知道我们与癌症攀上了“亲戚”,人们对我们息肉的警觉性就越来越高了,动不动就用鼻镜、喉镜、膀胱镜、食道镜、胃镜、胆道镜、结肠镜等窥视我们的存在,把我们当成癌前病变加以及时彻底处理,使我们威胁患者生命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我成为癌的时间要5-15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你能发现我,切除我,我就再也没有机会癌变了。大约在你40岁后,我就可能长成癌了,所以,你要在我长大之前发现我,在40岁前做检查。这么长的时间内,你都不去找到我,那么,我就能顺利地长成一个癌瘤了。

切除我很简单既然我与癌症攀上了“亲戚”,那么你们就不能等闲视之,应该把我作为一种癌前的疾病来看待,应及时手术,以免“夜长梦多”,发展成为癌症。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已能够在内窥镜下用圈套器割除,或以电灼、激光来治疗,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不再需要剖胸、剖腹,甚至不需要住院。但对于那些范围较广,体积较大的,在内窥镜下切除有困难,仍需手术治疗,以“一时之苦”来换取“长治久安”。选择手术难免有割韭菜和掩耳盗铃之嫌,但这是唯一的选择。

我会死灰复燃,你要定期复查我的生命力极其旺盛,虽然你切除了我,但是你的生活习惯没变,你的体内环境没变,适合我生长的土壤还在,我还会生根发芽,死灰复燃!所以,你即使切了我,还要定期复查:以结直肠息肉为例:肠息肉疾病具有很高的复发性,这次是在直肠,下次很可能在其他部位发生。因此,患者在术后遵医嘱定期进行肠镜复查很重要。对于一些增生性的肠息肉疾病,其生长速度很慢,患者可在术后1~2年随访1次;

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病人,应该1-3年复查一次。

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查一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要3-6个月再复查一次,此后的复查频度请遵医嘱:

(1)首次肠镜检查因肠道准备不好,影响检查视野者;

(2)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全结肠检查者;

(3)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

(4)大于1cm的广基息肉;

(5)大于1cm的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重度异型增生者;

(6)息肉已局部癌变未达黏膜下层或超过黏膜不层不愿追加手术切除者。

定期检查对了解自己的病变情况,不管结果如何平常心最关键,忧郁、担心、恐惧只会令结果更糟糕。

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

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新生物,若是恶性,危害自不必说。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则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大,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所以,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

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

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应积极处理,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当然,并非所有腺瘤都会发生癌变。

从发病年龄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据Morson在年发表的腺瘤到癌发展理论认为,这个时间约为10年。但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5年。

治疗方法有:内窥镜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肠息肉切除必须做活检,以排除癌变。

内窥镜下肠息肉切除术

目前的内镜技术发展,肠镜下切除息肉成为非常简便、安全、有效的微创操作。让我们通过肠镜下图片,来了解一下息肉切除的几个步骤:

步骤一:发现息肉,并将其暴露于视野正中。

步骤二:通过肠镜上的孔道插入特殊器械(电圈套器),并在息肉旁伸出钢丝圈。

步骤三:将钢丝圈套住息肉,并于息肉根部收紧钢丝圈。

步骤四:轻轻向肠腔内提起息肉,使钢丝圈尽量远离肠壁黏膜。

步骤五:在钢丝圈上脉冲式通高频电进行电灼烧,直至息肉根部被切断,息肉脱落。

步骤六:为防止创面迟发性出血,可以使用金属夹子夹闭创面。本图为夹子在创面旁打开。

步骤七:金属夹子于创面处夹闭。

至此,肠镜下切除息肉的操作完成。脱落的息肉需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而留置于肠道内的金属夹也将在以后的数日内自行脱落排出体外。

切除后的注意事项

1、息肉切除术后需休息3天,一般情况卧床,可下床大小便,每天散步2-3小时,需要强调的是卧床休息,但不代表24小时不下床,长时间卧床可导致静脉血栓并发症。3天后可恢复日常活动。1个月内不能进行负重工作及剧烈运动,避免伤口撕裂、钛夹脱落导致大出血。

2、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禁便秘及用力排便,防止过于用力导致创面出血及穿孔可能,有便秘病史的患者可以口服通便药物(如乳果糖口服液、聚乙二醇散等)以保持大便通畅。

3、较大息肉创面较大时需要禁食1天(具体看医生建议),一般息肉切除需要禁食2-4小时,待麻醉完全清醒及无腹痛后,可进食全流质1天。如仍无腹痛及便血情况,可过度到半流少渣饮食3天。3天后可普通饮食。忌烟酒、酸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

4、无论何时出现突发腹痛及便鲜血、黑便、头晕等及时就医,以防穿孔及出血及时处理。息肉切除后根据息肉病理情况定期复查肠镜,腺瘤性息肉建议每年做1次肠镜。

5、息肉切除后根据息肉病理情况定期复查肠镜,腺瘤性息肉建议每年做1次肠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hl/1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