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
发表于-12-:22丁香园医学网站
易色:
男,60岁,农民。主诉:右侧颞部头痛11天,伴鼻塞及脓血鼻涕。
检查:右侧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未见新生物,少量分泌物。
CT如下,初步诊断为霉菌性鼻窦炎。拟在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
paoxie:
病史11天,急性发病。
结合CT(虽然没有骨窗)没有明显骨质破坏,但是可见上颌窦及窦口出软组织影有密度增高影,考虑为真菌性鼻窦炎,伴急性感染。窦口堵塞。
手术开放右侧上颌窦和前筛。
agm95zc:
初步看来密度不均匀,内有钙化点,象右侧霉菌性鼻窦炎,但是有几个问题要进一步搞清楚:1.第一、二幅图提示眶底、纸样板骨质有吸收;2.无蝶窦、鼻咽部平面的CT扫描,特别是鼻咽部有无异常改变;3.上颌窦内侧壁吸收,虽然霉菌性鼻窦炎也可能引起类似改变,但不能除外恶性病变的可能,特别是患者年龄为60岁以上,建议:1.鼻窦增强CT扫描,了解病灶有无强化,尤其重点了解鼻咽部有无病变;若病人经济条件允许,最好再行MRI扫描;2.有进一步影像学证据后,可考虑内镜下探查,但仍不能除外恶性肿瘤可能,必须向患者说明可能同期或二期行扩大手术的可能。
易色:
全麻之下,患者在内镜下手术,术中开放上颌窦筛窦额窦并引流出黄色脓液约10几毫升,并摘除病变组织如下,病检结果炎性组织。故最终诊断应为真菌性上颌窦炎。术前诊断思维应该开阔是必要的!
搜索相关文献资料如下:
真菌性鼻窦炎(fungalsinusitis,FS)又称霉菌性鼻窦炎,是指鼻窦黏膜组织,甚至骨质的真菌感染性疾病,或鼻窦黏膜对真菌的反应性疾病,或真菌在鼻窦内呈团块状积聚的一类鼻窦常见的炎性疾病。年Hora首次将真菌性鼻窦炎分类为:急性暴发性、慢性无痛真菌性鼻窦炎性、真菌球、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前两者属侵袭性,后两者属非侵袭性。杨华等[1]对~年及~年各5年间上颌窦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表现进行统计,慢性鼻炎的治疗表明真菌性上颌窦病的发病率有较明显的增高趋势。由于不同类型的真菌性鼻窦炎的病理、生理表现不同,及预后也不同,所以对其明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中出现诊断依据不充分,分类不明确或混淆的现象[2],为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指导正确、规范治疗,在此就真菌性鼻窦炎进展耳朵流水怎么办进行综合叙述。
1病因
1.1病原菌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曲霉菌[3,4],占80%以上,其次为毛霉菌、白色念珠菌、孢子菌,这些均为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曲霉菌主要有烟色曲霉菌和黑色曲霉菌。毛霉菌感染则相当险恶,因为其更倾向于侵入动脉弹性内膜层,形成血栓,继发缺血性血栓及出血性坏死。
1.2外界环境包括气候及生活环境。湿热气候如南方省份的发病率相对北方高;长期经常性从事接触土壤、花盆及家禽的工作人员易罹患。
1.3局部因素是部分真菌性上火引起扁桃体炎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各种因素所致的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受阻,包括解剖因素如中鼻道狭窄、中鼻甲反向弯曲等;局部的慢性炎症、水肿,窦腔的分泌物潴留;同侧上列牙的病变等。
1.4全身因素刘铭等[5]报喉咙有异物感道低免疫功能、低氧、低pH值血症及高血糖环境(三低一高)是真菌生存的合适条件。如:糖尿病、长期皮质类固醇激素、抗肿瘤药物、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放疗及艾滋病病人等均为真菌性鼻窦炎的易发人群。
2临床诊断学
2.1非侵袭性
2.1.1真菌球多发生在全身免疫状态正常者,与鼻窦解剖结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女性发病高于男性。上颌窦易发病,依次为筛窦、蝶窦及额窦。单窦发病为主,也可逐渐累及一侧全组鼻窦。症状多不典型,表现为单侧鼻塞,脓涕,涕中带血,涕中污秽物或干酪样物,鼻内异味。部分病例首发症状为单侧头面部疼痛,发生在后组筛窦者可出现无任何诱因的视力下降。检查:可见单侧的中鼻道较狭窄,黏膜肿胀,可有黏稠污秽分泌物或块状物,上颌窦穿刺可冲洗出干酪样或泥沙样物。少数病例或是蝶窦病变者,鼻腔检查可无异常发现;鼻内镜检查可见窦口黏膜肿胀,或见黏稠脓液,或干酪样物。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X线片极易与恶性肿瘤相混淆,张书文等报道[6]CT检查见单窦或多窦均匀的密度增高影,70%以上有类金属密度的颗粒状或絮状高密度影,这种颗粒可能为霉菌内的钙盐沉积。另外,常见膨胀性骨破坏,窦腔内的病变组织可呈结节状突入周围组织,但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7],以上两点可与鼻窦恶性肿瘤鉴别。(2)组织病特点,经PAS及Comoric-Grocott特殊染色(特殊银染色)后可见附着在鼻窦黏膜表面的真菌团块呈“洋葱球样”生长繁殖,在黏膜或与其相邻的任何组织内都没有真菌成分侵入,与真菌接触的黏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组织增生,但是没有纤维组织增生,也没有肉芽组织形成,有部分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浸润。
2.1.2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fungalsinusitis,AFS)年由Katzenstein首次提出,是一个特征性疾病实体。以中青年患者为主,常有特异性体质或哮喘病史。多表现为长期反复发作的,以一侧为主的双侧全组鼻窦炎、鼻息肉的症状。鼻塞,流脓涕,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面部和眶部畸形,眼球前凸,活动受限或视力障碍等症状。检查:单侧或双侧鼻腔广泛息肉组织,但以一侧明显,鼻道内积有特征性的脓涕—“变态反应性黏液”,及一种极其黏稠不易抽吸的“油灰样”分泌物,可呈黄色或绿色。部分的病例伴有眼球突出,或有视力障碍。AFS较典型的CT表现为鼻窦内软组织高密度影,似均匀毛玻璃状,或可见散在钙化点,窦腔扩大,纸板外移,窦壁骨质变薄、变形、扩张、甚至坏死。除鼻窦外,病变常扩展到眼眶引起眼球突出,其次为前、中颅窝。分泌物外形检查最为特征的是“油灰样”极其黏稠的分泌物,变态反应黏液中发现有大量不同阶段的嗜酸性细胞及其降解产物—Charcot-Leyden晶体,尤其是存在于黏膜外的变形并重新排列的真菌菌丝成分,量很少,不经过特殊银染(如Grocott)而只是在常规HE染色下,这些真菌成分很难辨认。黏膜组织学检查可见到由大量嗜酸性细胞组成的非特异性炎性细胞浸润,但不会见到真菌成分。对AFS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国内外学者[5,8~10]提出AFS诊断的必要及辅助条件。必要条件:(1)包括病史、皮试及血清学证实的Ⅰ型变态反应;(2)鼻息肉;(3)特征明显的CT表现;(4)特异性的黏液涂片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细胞及真菌成分;(5)组织学检查没有发现真菌成分侵袭。辅助条件:(1)影像学检查可见骨质侵蚀;(2)真菌培养阳性;(3)一侧为主的双侧鼻窦病变;(4)有哮喘病史;(5)Charcot-Leyden结晶;(6)末梢血嗜酸细胞计数升高。复发的AFS只需涂片见到真菌成分和特异性的黏液中大量嗜酸细声带息肉吃什么药胞就可证实。关于AFS是感染性疾病还是变应性疾病?初期的认为是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早期形式,现在赵邠兰等报道[8,11]通过免疫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认为AFS是真菌免疫反应介导的疾病,而不是感染性真菌病。
2.2侵袭性
2.2.1急性暴发型病程短,快(24h~1周),表现为鼻腔或鼻窦黏膜溃疡及骨坏死,因血管栓塞而引起眼、鼻腔等临近器官坏死。早期表现为发热、眶部肿胀,面部疼痛肿胀,进一步头痛加剧,视力下降,神情淡漠,嗜睡,甚至死亡。本病常伴有某些全身易感因素,包括代谢性酸中毒倾向,全身免疫功能严重抑制,如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腹泻、胰腺炎或糖尿病、血液病、艾滋病、骨髓或器官移植后。检查:早期,鼻甲黏膜苍白,此缺血表现易被忽略;晚期,鼻黏膜黑色及鼻甲坏死,鼻中隔结痂及坏死,球结膜红肿,突眼,颈强直至昏迷。毛霉菌和曲霉菌为致病菌,组织病理学检查黏膜内有大量的真菌成分,尤其血管内有真菌团块栓子,引起血管炎、血管栓塞、出血和组织坏死,黏膜组织无炎性细胞浸润,邻近器官破坏严重。
2.2.2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chronicinvasivefungalrhinosinusitis,CIFRS)李永奇等[12]提出CIFRS的概念是:缓慢进行性组织侵犯的真菌性鼻窦炎,其早期的病程、临床症状和鼻窦CT特征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相似,但窦内病变多为泥石样物并伴多量稠脓,窦黏膜多表现为剧度肿胀、暗红色、质脆、易出血和表面颗粒样改变或黏膜呈黑色、坏死样改变。如果临床症状同时有血性涕或严重头痛、鼻窦CT表现多窦受累或骨质破坏,则应高度怀疑。确诊要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
怎么样治疗白癜风好呢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jc/10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什么是息肉如何判断是否会癌变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