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生命,除了要为即将到来的宝宝准备衣、食、住、行等用品外,父母双方也要在宝宝来临前学会照护宝宝的种种方法,以免宝宝出生后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很多技巧都是从生到熟的过程,那么,怎么照顾一个新生儿呢?

第1门课哺喂母奶或配方奶

小叮咛

  新生儿在喂食完后,拍打嗝的动作相当重要,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宝宝吐奶与溢奶的发生率。

  “吸吮”是宝宝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通过吸吮,宝宝即可获取成长所需的营养。无论是哺喂母乳或是配方奶的新手父母,都应该有基本的哺喂观念,才能让你的宝贝吃得顺利又健康。

Tips:

  哺喂母乳:约每2个小时哺喂1次。

  哺喂配方奶:约每4个小时哺喂1次。

四种姿势正确喂母乳

  妈妈在哺喂母乳时,可尝试不同的姿势让宝宝吸奶。

  1、坐姿(摇篮抱法)

  姿势提醒:以舒适的姿势坐在床上,或找一个有椅背及扶手的椅子靠着椅背坐下。

  2、斜倚

  姿势提醒:以舒适的姿势斜倚床上,腿部及背部垫枕头,使宝宝的头部躺在手臂上。

  3、橄榄球抱姿

  姿势提醒:此姿势适用于双胞胎、婴儿含乳有问题、乳腺管阻塞或是剖宫产的妈妈。妈妈的手臂环绕在宝宝身体的下方,用手掌及腕部拖住宝宝身体的下方,用另一只手掌及腕部拖住婴儿头部,以整双手臂支撑婴儿的身体。

  4、侧躺(晚上哺乳或剖腹产后最好的姿势)

  姿势提醒:妈妈侧卧,与宝宝面对面,妈妈的腹部接触宝宝的腹部,宝宝头部靠近妈妈的乳房。

五步骤正确冲泡配方奶

  在喂食宝宝配方奶时,建议新手父母遵循以下5步骤,会让宝宝吃得卫生又安心。

  1、准备器具

  消毒器及有盖的大锅、奶瓶、奶嘴、奶盖,宜准备6~8支奶瓶、洗奶瓶用毛刷(1支)、镊子(夹奶瓶、奶嘴用)。

  2、消毒方法

  先用肥皂清洗双手,用干净的消毒锅加8分满的水,准备加热。耐热的玻璃奶瓶、镊子等器具于冷水时放入锅内煮10分钟,再将较不耐热的器具包括奶嘴、奶盖、奶圈等用纱布包着一起放入煮5~10分钟。再将消毒好的奶瓶放置于干净的地方晾干,以备使用。

  3、温开水冲泡奶粉

  在奶瓶里倒入需要的温开水(煮沸过的热开水冷却至40℃左右)。不要用滚烫开水冲泡奶粉,易结成凝块,引起宝宝消化不良。

  4、溶入奶粉

  用汤匙舀起奶粉,舀起的奶粉需松松的,不可紧压,再用“D形罐口”刮平,对准奶瓶口倒入。

  5、套上奶嘴并检查温度及流速

  手不要碰到奶嘴,把它装上去并试试牛奶滴出的情形。在手内侧滴一滴,确定适当的温度。

Tips:

不要给1岁以内婴儿的辅食主动添加盐或糖。

虽然,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米粉不是咸味,但不意味着没有钠和氯离子,只不过不是食盐(氯化钠)而已。过早给孩子加食盐,致使钠摄入过多,增加今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早期加糖增加出现龋齿的风险。

第2门课宝宝哭泣与抱法

  刚出生的宝宝,还不会说话,也无法自己行动,“哭”是宝宝表达及沟通的一种方式。了解宝宝的需求并给予安抚,可让宝宝感受父母的关怀。

宝宝在告诉我什么?

  3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对外界感受度很低,通常因为生理反应而哭,例如肚子饿、尿布湿等。也可能因为没有安全而放声大哭,毕竟宝宝才刚从把他包得紧紧的子宫出来,还不太习惯踢不到东西的感觉。如果妈妈发现,宝宝哭的声音和平常不太一样时,就要注意,是否身体不舒服。

宝宝哭泣所代表的讯息是多层面的,大约可分为3种:

  1、心理需求需要人陪、没有安全感、受到惊吓。

  2、生理反应肚子饿、尿布湿、想睡觉、太热或太冷。

  3、病理状况肠绞痛(腹绞痛)、发烧。

  妈妈,我要抱抱!

  研究指出,怀抱会促进宝宝的消化及循环系统,也会影响其人格发展。所以,怀抱宝宝不只是为了安抚,还可以增进亲子互动,让宝宝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

Tips:

  宝宝哭时,妈妈别慌了手脚,要平心静气的安抚宝宝,因为宝宝是可以感受到你的慌乱和烦躁的。

抱起·放下宝宝

  抱起宝宝(以惯用右手为示范)

  1、先用左手轻抬宝宝的头部及颈部,让宝宝的头与床之间产生空隙。

  2、再用右手,放进空隙处,托住宝宝的头及颈部。

  3、最后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臀部,就可安全抱起。

  放下宝宝

  1、双手将宝宝放到床上,先将托住臀部的手移开。

  2、原本托住宝宝的臀部的手,协助另一只手,将宝宝颈部轻轻放下。

三种宝宝抱姿

1、摇篮式抱法

  适用时机安抚情绪、喂奶

  宝宝的头放在胳膊弯中,并用胳肢窝扣住宝宝内侧的手,而下手臂放在宝宝背部下方,以手掌抱住宝宝的臀部,将宝宝贴紧自己的身体,可以让宝宝更有安全感。

2、直立式抱法

  适用时机拍打嗝

  先抱起宝宝并竖起身体,一只手臂垫在宝宝的臀部下方,另一只手托住头部及颈部,让宝宝靠在胸前,头部靠在肩膀上。帮宝宝拍隔时,要将宝宝头部稳稳地靠在肩膀上。

3、橄榄球式抱姿

  适用时机洗头、清理脸部、喂奶

  抱起宝宝,竖直其身体面向自己,一手托住宝宝的头、颈部,再将其身体放到同一只手的腋下,并用手肘来夹住,让宝宝贴近自己的身体。

第3门课睡觉

  1个月大以内的新生儿,平均每天有15~20小时的睡眠时间,是成年人的2倍多。宝宝的睡眠周期循环相当频繁,约每2个小时会有短暂的清醒,一个晚上约有7、8个周期,浅睡和深睡交替进行。

Tips:

  新生儿每天约清醒2~3小时,之后又进入睡眠状态。

宝宝夜夜难眠8项原因

  “夜啼”有时是宝宝身体不适的表现,以下为你提供8项检视新生儿夜晚哭闹的原因,排除这些原因,宝宝就可以一觉到天明。

  1、肚子饿

  新生儿的胃部容量较小,进食变得较为频繁,有些新生儿在半夜还需要再喂一次奶,当爸妈忘了喂食自然会哭闹不止。

  2、尿布湿了

  新生儿每天大概需要换掉10片尿片,半夜宝宝哭闹不安,可能就是尿布湿了。尿液跟粪便中含有尿素和尿酸等刺激性物质,容易使宝宝的小屁屁不舒服,换尿片不仅可以预防尿布疹,也可以减少宝宝半夜哭闹。

  3、胀气

  奶嘴孔的大小不同、母亲喂奶的技巧不好、拍气的方式不对等都会令宝宝出现一阵哭闹一阵停止哭泣的胀气症状。这时,父母亲可以用手掌按摩小宝宝的腹部,来舒解宝宝因胀气带来的不适,若情况仍无法改善,医院请医生开药消除胀气。

  4、皮肤痒、痛

  注意宝宝是否有被刺伤、被蚊虫叮咬等未被注意到的伤口,甚至连严重红肿的尿布疹及异位性皮肤炎,都会使宝宝突然造成身体上的不适而影响睡眠,这时,爸妈们最好详细检查宝宝的身体状况,了解使宝宝不适的原因。

  5、白天睡太饱

  很多宝宝白天睡得十分香甜,半夜无法入眠。所以白天尽量不要让宝宝睡太久,以免晚上哭闹不休。

  6、需要安全感

  宝宝太冷或太热、奶嘴掉了、心爱的玩具没在手边或心理上感觉需要爸妈的关爱时,都会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宝宝的睡眠环境温度要适当,不要盖过量的被子,爸妈们适时地给予宝宝拥抱与安抚,让宝宝更有安全感,自然会减少哭闹。

  7、维持睡眠环境安宁

  父母的脾气与生活习惯、家庭气氛、居家环境都会影响宝宝的睡眠,尽量维持一个安静、祥和的氛围,让宝宝带着好心情入睡。

  8、宝宝生病了

  a、肠绞痛由于婴幼儿在未满4个月之前,肠壁的神经发育尚未成熟,造成肠胃道蠕动不规则,蠕动过快,纠结在一起而导致痉挛疼痛。发作时间通常在傍晚4点到8点,以及半夜零时前后。

  b、胃肠道疾病家长应留意宝宝的排便状况,是否好几天没排便。(如粪便嵌塞、肛裂、肠胃炎、消化不良或腹股沟疝气。)

  c、感染性疾病宝宝若发烧,则可能是新生儿感染的迹象。常见的感染器官为呼吸道、肠胃道、泌尿道与脑神经系统。

第4门课换尿片

  纸尿片要和宝宝小屁屁的肌肤长时间接触,因此,新手父母们须了解如何谨慎挑选适合小宝贝的纸尿片之外,正确地帮小宝贝换穿尿片,也能有效地降低红屁屁的发生率。

四个步骤正确包尿片

  要顺利地包好尿裤其实很不容易,以下提供你基本的换尿片5步骤,让新手爸妈也能轻松上手。

1、先用湿布或湿纸巾擦拭屁股

  擦拭小屁屁时,要把握从干净部位到脏部位擦拭的原则(如:从大腿擦拭到内部两侧、由生殖器擦到肛门等。)

2、抬起腿部,更换尿片

  抬起宝宝腿部时,由于新生儿骨骼很脆弱,所以照顾者在抬起双腿时,不要将腿直接向上拉直,而是将双腿抬起并向胸部微弯。

3、更换新尿片

  轻柔地抬起宝宝双腿,照顾者应将宝宝的屁股跟着脚部一起微微抬起换上新尿片。

4、贴上腰贴

  两侧的腰贴都贴上后,也要记得用手指翻开尿裤的防漏侧边,以防止尿液或便便渗出。

换纸尿裤细节如下:

Tips:

  新生儿1天至少更换6次以上。照顾者与新手父母可用手触摸尿片表面(若感觉有蒸气或沉重感)即可更换新尿片。若宝宝大便,则须立即更换新尿片。

尿布疹五大成因

  尿布疹俗称“红屁股”,出现于婴幼儿尿布所覆盖部位的皮肤,由于刺激或其他成因而引起的皮肤发炎反应所长出的红疹,主要的成因有以下5点:

1、磨擦

皮肤与尿布之间的相互磨擦,产生的刺激红肿。

2、尿液

因皮肤表面过分吸水,特别容易在磨擦之后受伤,且表皮长时间接触水分,也易引起皮肤炎。

3、粪便

粪便会制造消化酵素造成肌肤刺激。

4、微生物

主要是指白色念珠菌感染,由于尿液或粪便刺激导致破皮,让微菌增生。

5、化学物的刺激

香皂、湿纸巾、纸尿布上的莹光剂或是洗衣粉用量过多,都是造成尿布疹的可能因素。

五个原则纸尿片轻松选

  1、注意腰围与腿围

  选购前应特别注意腰围与腿围是否有加宽或是伸缩弹力的功能,可减少腰部与腿部对纸尿裤产生的磨擦力。

  2、轻柔、透气性佳

  宝宝的小屁屁与纸尿片接触的时间相当长,因此,棉柔材质的透气性与触感都会比塑料材质舒服很多。

  3、尿湿显示功能

  有些纸尿裤有尿湿显示的功能,可以提醒照顾者该替小宝贝更换尿片了。

  4、吸水性强

  选择吸水性强且能干爽不回渗的纸尿裤,能有效减少宝宝发生红屁股。

  5、多家询问与比较

  在选购前可先咨询有经验的家长或亲友,或是先使用试用装。

第5件门课洗澡

  帮宝宝洗澡对许多新手父母来说,也是一项很难的任务。由于宝宝的骨骼尚未发展成熟,肌肤也相当敏感、细嫩,因此,在洗澡的步骤以及沐浴用品的选购上,应特别小心谨慎。

十三项步聚洗澡轻松go!

  1、水温在37.8°C~40.6°C为宜。

  2、洗澡前先放冷水再放热水。

  3、水量以1/2浴盆为佳。

  4、先用手拭探水温是否适合宝宝。

  5、脱下宝宝的衣服,再用大毛巾包裹后放置大腿上。

  6、用清洁的毛巾浸润清水,清洗宝宝的脸部。(这时请勿涂上肥皂或沐浴乳)

  7、在清洗宝宝眼部时,最好由内向外擦拭。

  8、帮宝宝洗头时,一只手涂上婴儿洗发精,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部,以旋转动作由前向后轻擦头部,再用水擦洗干净。

  9、宝宝下水前,最好先让宝宝有愉快的情绪。

  10、下水后,照顾者一手握稳宝宝的腋下,用另一只手将沐浴精涂抹于宝宝身上,然后再用水洗净。

  11、留意清洁宝宝皮肤皱折处。

  12、洗完澡后,尽快将宝宝放在毛巾上,擦拭身体时应留意皱折处是否干爽。

  13、全身擦干后,包上尿片,穿上衣服。

具体洗澡方法参考下图:

安全洗澡的三原则

  在帮新生宝宝洗澡时应注意以下3原则

1、安全

浴室内应铺上止滑垫

2、保暖

时时留意室温的变化,不要急着脱下宝宝的衣服,以免着凉。

3、卫生

无论是帮宝宝洗澡或洗脸,在进行清洗前照顾者应先洗净自己的双手。

Tips:

给新生儿使用爽身粉不科学。

新生儿洗澡后,有些母亲习惯给新生儿涂撒爽身粉,其实这很不科学,新生儿的皮肤较能,角质层较薄,防御能力较弱,非常容易受到感染。同时,新生儿新陈代谢快,皮肤上的汗腺分泌旺盛,爽身粉在新生儿汗液的作用下容易结为粉质块,积存在皮肤的褶皱里,阻塞皮肤汗腺的分泌而产生湿疹。而且粉质还会与新生儿的皮肤产生摩擦,造成皮肤红肿甚至发炎。因此新生儿期洗澡最好不要用爽身粉

清理宝宝眼、鼻、口、指甲

  新手爸妈在帮宝宝洗澡时,也别忘了清洁眼、耳、鼻、口等部位,让宝宝每天健康又干净。

眼睛

眼屎太多容易造成宝宝不舒服。可准备一根棉棒,用生理食盐水或温开水沾湿之后,由内眼睑往外眼睑轻推即可。

鼻子

若宝宝鼻内有过多的分泌物时,可以利用吸鼻器清洁,要注意的是,在吸一边鼻孔时,另一边的鼻子要按压住,清洁效果会更好。

口腔

将干净的纱布沾上温开水,然后将纱布套住食指,进入宝宝口腔内擦拭,可有效清洁舌苔与奶垢。

指甲

使用宝宝专用的指甲刀,轻柔地固定宝宝手指,剪去指甲白色部分。

第6门课脐带护理

  宝宝的脐带护理做得好,可以有效地降低宝宝感染的发生率。

Tips:

  洗澡后擦干,全身即可进行脐带护理。

六个步骤做好脐带护理

1、准备好婴儿脐带护理包

  脐带护理包内含棉花棒数支、95%浓度的酒精一瓶。

2、清洁前先洗手

  进行脐带护理前,应先用肥皂将双手洗净,搓揉20秒左右,才能达到杀菌效果。

3、棉花棒沾湿酒精

  先取出棉花棒,以95%浓度的酒精沾湿,棉花棒要完全沾湿才可开始进行。

4、撑开宝宝脐部

  用手撑开宝宝的脐部,让宝宝的脐根露出。方法有二:

  a、用手轻轻拉住宝宝的脐带。

  b、用食指与中指撑开脐部周围的皮肤。

5、擦拭酒精棉花

  待宝宝脐带根部露出之后,以95%浓度酒精浸湿的棉花棒,按照脐带的根部、脐带以及周围皮肤的顺序擦试。

6、将尿片外折

  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将腰际的尿布外缘反折,避免压迫到肚脐即可。

脐带护理的三大原则

  脐带大约在宝宝出生后1~2周就会脱落,脱落后可继续使用75%浓度的酒精擦拭消毒,直到肚脐干燥。以下3原则,可作为参考。

1、保持干燥

  宝宝脐带脱落前应保持此部位的干燥,尤其当洗澡不慎弄湿时,应先以干净的小棉棒擦擦干净后,再进行脐带护理。

2、避免摩擦

  挑选纸尿裤时应注意大小是否合适,勿使尿裤的腰际刚好在脐带根部,以免摩擦导致脐带根部破皮、出血。

3、避免闷热

  禁止使用乳液及油类护肤品涂沫于脐带根部,以免导致脐带根部发炎。

脐带发臭与分泌物应就医

  即将脱落的脐带及脐带根处,偶尔会有发臭并有少许黄色分泌物的状况,此时应继续给予宝宝提供脐带护理的照护,并且随时要保持脐带根部的干燥与清洁。若以上的情况并未改善,或者是有发炎现象(如:红、肿、分泌物流出等),应快速带宝宝就医诊治。

第7门课宝宝的穿衣哲学

  宝宝怎么穿、如何穿,对新生父母来说真是一个大难题。宝贝穿得太多,就会出现痱子,穿得太少,又会鼻涕直流,让爸妈伤透了脑筋!

Tips:

  宝宝洗澡后,要用大浴巾包住,彻底擦干,尤其注意皮肤皱褶部位。若要穿的衣服多于一件,就先将衣服套在一起,以缩短穿衣时间,避免宝宝着凉。新生宝宝手脚常呈现屈曲状,穿衣服时,应该用衣服迁就宝宝的姿势,而不能硬拉他的手脚来套进衣服,以免使宝宝受到伤害。

帮宝宝穿衣的技巧

穿袖子

  先用一只手穿过袖口,拉住宝宝小手,再用另一只手将袖子往里拉。

穿套头衣

  先把领口以下的衣服卷起来,把领口撑开,再把宝宝的头轻轻抬起,将衣服套入。

穿裤子

  先将裤管卷起,用一只手穿过裤管,拉住宝宝的脚,再用另一只手将裤管往上拉,双脚都穿好后,再将宝宝臀部抬起,把裤子拉起穿好,并将上衣扎进裤子中。

究竟宝宝穿多少衣服才能保暖?

  宝宝的基础代谢率会比成人高,其体温也会稍微高一些。在晚上,其自主神经会较活跃,因此有些宝宝会在晚上睡觉时出一身汗。宝宝穿衣并不需要特别多,这样反而会降低他对温度改变的适应力。若宝宝的四肢常常会摸起来有点冰冷,这时只要耳温、活动力正常,也是属于正常现象。因此,宝宝穿衣和成人一样即可。

如何选择适合的衣物?

  婴儿服的选择,应以棉质、透气、吸汗、质地轻柔、不易褪色为首要考量。

  内衣内衣直接接触宝宝细致的皮肤,宜选择棉纱或棉布制成,最好是前面开襟,有小带子固定的较为方便。

  上衣上衣的质料有厚有薄,可视天气冷热来选择。

如何清洁宝宝的衣物?

  宝宝衣物和大人的衣物应分开清洗,而且最好用手洗。因为大人的衣物较脏、细菌多,而洗衣机容易藏污纳垢。如果宝宝的衣服没有特别的污垢,用清水清洗即可。若要使用清洁剂,也要选择成分天然、无害的,尤其避免含有苯、磷化合物与莹光剂的成分,另外,也应该避免使用漂白剂、干洗剂来处理宝宝的衣物。

  衣服清洗过后,应晾在通风、有阳光的地方,彻底晒干后,再收起来才不会发霉。宝宝的衣物收纳处应避免使用樟脑丸,因为樟脑丸中的酚会让患有蚕豆症的宝宝产生急性溶血性贫血。

第8门课便便和疾病

  刚出生的新生儿,便便颜色有很多种,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意义,从宝宝的便便就能观察出可能隐藏的疾病,新手妈妈们在换尿布时要好好检查一下。

Tips:

  宝宝呱呱落地后,就会领到一本儿童健康手册,手册中所附的“婴儿大便颜色卡”,经常会被妈妈们忽略,但便便颜色可是新生儿最需要提高警觉的问题。

  宝宝若是患肠道闭锁,必须把握治疗黄金期。

  满月:接种B肝疫苗时,也必须登记大便观察结果。

  出生后50天内:完成诊断。

  出生后60天内:完成手术。

四种颜色透视宝宝便便

  从便便颜色,能辨别宝宝的身体状况是否健康。

  黑绿色:胎便

  宝宝刚出生还没有吃任何食物,所以胎便是由胆汁混合肠胃道脱落细胞的残渣和分泌物所形成,呈现黏稠状,较不会为固体状,因此新生儿的胎便会呈现黑绿色。大约出生1~2天之后,就会变成正常的黄色、绿色大便了。

  绿色:正常

  一般说来,宝宝的便便呈现黄色到绿色都属于正常范围。以医学理论来看,大便呈现黄色到绿色都是受到胆汁染色的结果,不过也会因为饮食或肠内菌的不同而略有不同。

  米色、白色、淡黄色:胆汁滞留或胆道闭锁

  如果宝宝的便便颜色非常浅、偏白,像是米色、白色或是淡黄色,表示胆汁没有顺利排泄,也就是肝脏、胆道或胆管方面出现问题。当便便出现这些不正常的颜色时,要小心留意宝宝是不是有胆汁滞留或胆道闭锁的疾病。

  鲜红色、暗红色、黑色:肠胃道出血

  大便若带有出血,也就是所谓的血便,不管是鲜红色或暗红色,或是较高位肠胃道出血,所形成的黑便,通通都是异常的大便。如果宝宝的大便颜色带红色,除了肠道的先天性异常之外,也表示宝宝的肠子里面有出血、发炎的状况。常见的疾病有肛门裂伤、细菌性的肠胃炎、肠套叠、肠纠结等,或是肠道里长出不正常的肿块或息肉,也有可能是食物过敏造成肠黏膜损伤所致。

第9门课亲子互动

  与宝宝的互动,早在怀孕时期就已展开,等到宝宝出生后,自然也要延续下去,才能培育亲子间良好的默契和亲密感。

Tips:

  亲子互动必须从小培养,可别以为宝宝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各种感官的发育,从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进行了。宝宝出生之后,也同样要给予刺激,才能让他健康、聪明地成长。

  怀孕时发展:听觉、运动觉、嗅觉、触觉。

  出生后发展:视觉。

  持续发展:听觉、运动觉、嗅觉、触觉。

五种感官刺激宝宝发展

  通过简单的游戏,就能帮助刺激宝宝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的发展。

视觉

  婴儿一出生时对光、人脸及黑白的图案会比较有反应,大约3个月大时开始对色彩鲜艳及会动的物品感兴趣。

  游戏可给予宝宝声光刺激的玩具。如:婴儿床的悬吊玩具、黑白画,或和宝宝玩躲猫猫等。

听觉

  从怀孕期间开始,胎儿的听觉就已经发展,所以从怀孕到出生期间,即可开始刺激宝宝的听觉。

  游戏可和宝宝说话、唱歌,放一些胎教音乐或给宝宝听的音乐,或用沙铃玩具等,刺激宝宝的听觉。

嗅觉

  在妈妈肚子里5个月大的胎儿就已经具备嗅觉功能。根据心理学家的发现,婴儿能够对不同的气味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好恶反应,当闻到香味时,会显出愉悦的表情;当闻到臭味时,则会表现出嫌恶的表情并将头转开。

游戏哺喂母乳时,让宝宝能闻到母奶及妈妈的味道,多抱抱宝宝让他熟悉照顾者的味道,并增加他的安全感及亲密感。

触觉

  早在胎儿阶段,宝宝就已经在妈妈肚子里,借着吸吮拇指来经验触觉刺激了。出生后到半岁之前,用嘴巴来感觉的次数会快速增加,但随着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用嘴巴来感觉的频率就会降低。

  游戏让宝宝趴在大人胸前,增加接触的面积,可以增加他的安全感及与父母有亲密的接触,或用被子或浴巾包裹身体,可以让宝宝情绪比较稳定减少惊吓。

运动觉

  胎儿在怀孕期间即会开始运动自己的肢体,所以由出生开始可以帮助宝宝运动手脚来增加对自己身体的感觉。

  游戏趁换尿布、换衣服时顺便帮宝宝运动手脚,如两手(脚)同时弯曲及伸直,或双脚做踩脚踏车的动作、将双手带到胸前拍手等。

新生宝宝的早教的9种游戏

1.音乐

  音乐旋转玩具、八音盒可使宝宝在观注玩具的同时,听到美妙的音乐,以复习胎教音乐,巩固音乐记忆,能启迪右脑欣赏美的功能。宝宝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轻松,眼角出现细小皱纹,口角微微向上,出现了快乐的笑容。

  2.竖抱观景物

  锻炼颈部逐渐支撑头部重量。看会动和会发声的玩具,看户外风景,引起宝宝对景物的兴趣。记认图形,用延长注视时间的方法区别看过的和未看过的新图形。

  3.交谈

  让家人换尿布、喂奶和洗澡时与宝宝讲话,让宝宝记认脸庞,认识家人。抚摸身体,逗乐,眼神交流,母乳的味道、温度,会使宝宝更安全舒适;贴抱、举起,变换体位等,都会使宝宝感到关怀,对爸爸妈妈产生信任和亲切感。

  4.抓握听音

  用柔和的发声玩具逗引宝宝抓握,牢固握物是锻炼手的第一种技巧。音乐旋转玩具、八音盒可使宝宝在观注玩具的同时,听到美妙的音乐,以复习胎教音乐,巩固音乐记忆,能启迪右脑欣赏美的功能。如果婴儿期不复习,胎教影响在半年内会消失。

  5.口嘴游戏

  面面相对做张口、伸舌、咂舌等。刚出生的宝宝就会吸吮,所以口嘴的动作比其他部位灵活,学得更快。锻炼模仿能力。

  6.发声应和

  宝宝哭时,妈妈发声应和,宝宝会停哭,并辨别究竟是谁在哭,然后出现哭之外的声音;妈妈讲话时,宝宝会用小嘴一张一合应和,发出细小的“哦哦”声,高兴时会发“啊啊”的声音,母亲也可应和,使宝宝声音更加响亮。经常跟宝宝讲话,鼓励宝宝发声自娱,或与别人呼应,为以后开口讲话打基础。

  7.逗笑

  生活在快乐环境中,经常有人逗笑,宝宝会笑得早一些,越早会笑越聪明,快乐情绪能促进婴幼儿的大脑发育。逗弄宝宝时,挠挠身体,摸摸脸蛋,用快乐的声音、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宝宝。宝宝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轻松,眼角出现细小皱纹,口角微微向上,出现了快乐的笑容。

 8.被动操

  洗澡穿衣时上下内外屈肘伸肘等动作,使身体得到运动,皮肤受到抚摸,全身受到按摩,能促进肢体发育,也可满足婴儿皮肤希望得到充分接触摩擦的需求。

 9.嗅觉和味觉开发

  感受不同气味刺激,开发嗅觉、味觉与动作的联系。偶尔玩一次即可。

Tips:给宝宝抚触按摩的好处多多,可以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促进亲子关系等等,那么抚触按摩如何来做呢?抚触具体步骤如下:

第10门课婴儿用品消毒

  所有的喂奶用具在使用前都要消毒,即使是新的也不例外。如果在24小时内没有使用,就必须重新进行消毒工作。消毒好的用具,应以夹子取出,以免造成烫伤的危险。目前市面上的消毒锅共有4类型,可做为新手妈妈消毒器具的好帮手。

Tips:

  奶瓶全数使用后即可进行消毒工作,约早晚各1次。

传统·煮沸消毒法四个重点

  重点1、准备不锈钢锅

  准备一个不锈钢煮锅,里面注满清水,水的深度要能完全覆盖所有已经清洗过的喂奶用具。

  重点2、瓶内装满水

  让奶瓶、瓶盖装满水,完全没有空气,这样瓶瓶罐罐就不会向上浮起。

  重点3、材质不同煮沸方式不同

  玻璃奶瓶要与冷水一起煮沸,水滚后5分钟再放入奶嘴、瓶盖等塑料制品,盖上锅盖再煮5分钟后开火,放至稍凉,再以夹子取出奶嘴、瓶盖,套回奶瓶上备用。

  塑料奶瓶需等水滚之后,与奶嘴、奶盖一起放入消毒。

  重点4、避免烫伤

  拿取刚煮沸消毒后的奶瓶、奶嘴时,应用夹子取出,以免造成烫伤意外。

现代四类型消毒锅

  目前市面上的消毒锅分为以下4种类型,新手爸妈可以在了解各类型的特色之后,挑选适合自己使用习惯的消毒工具。

  一般蒸气锅

  利用蒸气的热度来达到高温消毒、杀菌,是目前市面上最普遍使用的消毒锅。

  紫外线烘干

  用紫外线灯管的照射来消毒,灯管以70度低温消毒,加上暖风烘干,适合不耐高温的宝宝用品。

  快速蒸气

  可于8分钟内达到高温杀菌

  微波式消毒盒

  适合外出携带、一次消毒或量较少的时候使用

后记

初生婴儿护理育儿知识的7大要点

1、温度和光线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而室内的光线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2、衣服和尿布新生儿的内衣(包含尿布)应以柔软且易于吸水的棉织品为主,最好不要用化纤或印染织品;衣服的颜色宜浅淡,便于发现污物,并防止染料对新生儿皮肤的刺激;衣服尽量宽松,不妨碍肢体活动且易穿易脱。尿布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棉织品,做到勤洗勤换,通常白天要换4次以上,晚上应换2次以上,每次更换时均应清洗小屁股,并外涂适量护肤剂;尿不湿则选择质量较好且透气性能好的,在家里时尽量用尿片,出门或睡觉时则用“尿不湿”;注意尿片或尿不湿包裹不宜太紧,以便四肢自由伸展。

3、睡眠和睡姿睡姿影响呼吸,且新生儿头颅比较软,良好的睡姿有利于头颅的发育。建议有个舒适、厚度为1~2公分的小枕头,中间稍微下陷,两头微起。最好的睡姿是仰卧或侧卧,以避免压迫胸肺部,建议在喂养后多采取侧睡,以免溢奶或呛咳造成窒息;在采取仰卧位时,应当经常变换体位;足月儿因活动力较强,出生头几天可以适当采取俯卧,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流出,防止呕吐物倒流入气管,但俯卧必须拿去枕头,头侧向一面,此时要有家长在一旁监护。

4、哺乳和喂养新生儿喂养是门很大的学问。专家的观点是出生后母乳喂养越早越好,一般为出生后半小时左右。假如妈妈暂时没有分泌乳汁,也要尽量让新生儿吮吸乳头,以促进乳汁分泌,并增进母婴的感情。母亲母乳喂奶前应先洗手并将乳头清洗干净,哺乳的时候最好是一边乳房吸空喂饱后下一次再换另一边乳房,以防残奶淤积在乳房内,如一边乳房一次喂饱后仍有多余的乳汁,则最好将其挤掉,以促进乳房的正常泌乳并避免乳汁淤积或继发感染。人工喂养时奶嘴洞大小应适中并注意温度,奶嘴喂奶时尽量不要让宝宝吸进空气,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后可轻拍宝宝背部,以免积气。除此之外要对奶瓶、奶嘴严格煮沸消毒。喂养不需太讲究定时,一般情况下4小时左右喂一次,每次以吃饱吃好为原则:即宝宝吃奶后不哭不吵,且体重正常增长。

5、五官护理注意新生儿面部及外耳道口、鼻孔等处的清洁,但勿挖外耳道及鼻腔。因口腔粘膜细嫩、血管丰富,极易擦伤而引起感染,故不要经常用力擦洗口腔。新生儿齿龈边缘有时有黄白色小斑点(俗称“马牙”),这是正常生理现象,生后数周会自行消失,不要视“马牙”为不吉利的东西,更不可用针,特别是用不洁针去挑,以防细菌由此处进入体内而引起败血症。眼部要保持清洁,假如眼部分泌物多,可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擦净,再滴眼药水。

6、大便观察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若还未解小便者,应喂些温开水,并用温热水洗臀部,促进其排尿。正常新生儿大多数在生后12小时以内开始排大便,新生儿出生1~2天内大便一般是黑绿色的,以后逐渐变黄、变软、有黏性,大便性质比较黏稠,呈墨绿色,称为“胎粪”,在生后2~3日内陆续排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一般呈金黄色,较稀,且每天排6次左右;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者,大便稍干一点,颜色也较深一些,相对次数也减少。注意如大便中有黄色颗粒,可能是新生儿的消化问题,此时假如是母乳喂养,母亲则应减少油脂的摄入量,饮食略清淡一些,但清淡不意味着就是吃素,只是少些盐分和辛辣物质;假如是人工或混合喂养者,则可能与奶粉的添加浓度有关,应对照说明书的搭配标准进行调节。

7、预防接种疫苗新生儿在出生后6小时内就可以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和乙肝疫苗,早产儿、难产、先天畸形、发热、腹泻及严重湿疹者暂不接种卡介苗。假如婴儿父母患乙型肝炎,婴儿出生后一天内应肌注射乙肝疫苗,或加用其他措施。一个半月左右,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绝大多数无异常反应,接种卡介苗的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左臂红肿、硬结、化脓等情况,家长不必担忧,因为化脓是免疫效果成功的表现,但化脓处不要擦破,万一因洗澡或穿衣时弄破或脓太多,医院做相应的处理。除此之外,要注意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尤其是与孩子接触较多的家庭成员,其身体健康与否,对婴儿的健康至关重要。患有结核、肝炎、痢疾等传染病者,应注意隔离,不可接触婴儿,以免传染。

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及其回答

01抱放新生儿的基本步骤

1、弯腰托住新生儿的头颈部和背臀部。具体方法为慢慢地弯腰从侧面或正面贴近婴儿,一手伸入他的颈后,托住新生儿的大脑袋,另一只手放在他的背臀部之间,支撑住新生儿的下半身。

2、起身并轻柔平稳地将新生儿抱起,将新生儿整个体重转移到手上,并确保头部被稳稳地托在手中,然后边起身边把他抱到自己的胸前,即使宝宝正在哭闹,父母也应心平气和,可以用轻松的言语对宝宝进行安慰。

3、把宝宝平抱或竖抱在自己的胸前,再放下新生儿的过程中,同样要保证支撑好新生儿的头部。否则,新生儿就会出现头部后仰、四肢抖动。呈惊吓状。放下宝宝时,要用手臂支撑住宝宝的脑袋,然后平稳地将其放在床上,同时也可以用温柔的目光注视宝宝,用言语加以安慰02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时间肚脐是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泄废物的必经通道,正常情况下,脐带在出生后24-48小时自然干瘪,3-4天开始脱落,10-15天自行愈合。新生儿脐带被结扎后,脐窝创面血管还没有完全闭合,再加上脐凹处容易积水而不易干燥。因此,很容易滋生病菌引发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败血症。所以,要每天检查新生儿脐部,保持清洁干燥,不受尿便污染;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干燥,不可进行全身洗浴;每天可用75%酒精棉棍擦拭脐根部。脐带脱落后,脐凹可能还会有分泌物,此时仍需要用酒精消毒,或涂2%龙胆紫以促进干燥。遇有结痂时,应去除痂皮,彻底清洁根部。脐部不可随便涂拭痱子粉等,以免感染。一旦发生有感染症状,须及时就诊。03如何观察新生儿的小便假如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仍未排尿,就应考虑新生儿是否患有先天性泌尿系统疾病,如先天发育不全或尿道梗阻,应作进一步检查。正常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就应开始排尿,出生后头几天因液体摄入量少,每日排尿4-5次左右。1周以后,随着哺乳量的增多,每日排尿可达7-12次,多时甚至可达20次以上。新生儿的正常尿液为淡黄色或者无色,清亮透明,无异味。如果小便次数较平时明显减少,或尿液颜色明显异常,出现红色或者深红色,异味等,则属于不正常现象,应及时就诊。04为什么新生儿的大便开始时是黑色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早产儿由于胎粪形成较少以及肠蠕动功能弱而使排胎便的时间经常推迟。正常情况下,胎便呈墨绿色,较粘稠,没有臭味,主要由胆汁、肠道分泌物、肠道粘膜脱落上皮细胞和胎儿在胎内吞入的羊水以及消化液组成,胎便一般在3-4天内排完。如果足月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仍未见胎便排出,要考虑新生儿是否患有消化道先天畸形,请医生做详细检查05何时可以给新生儿洗澡新生儿容易溢乳或吐奶,奶汁会流到衣服上、颈胸部甚至耳内,再加上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汗,大小便处数多,因此,新生儿的皮肤和衣服非常容易脏,对健康的新生儿,只要条件允许,出生24小时以后就可以每天进行擦拭和洗澡。每日早晚都要给小儿头部、脸部、臀部及皮肤皱褶处擦洗,夏季应酌情增加洗澡次数。对于体重过轻(2千克以下)、身体状况较差或无条件每天洗澡的新生儿,至少每天进行擦洗清洁

分享快乐,人生才够味!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
防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jc/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