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眼科原创资讯

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影响因子为29.的NatureGeneticss本月发表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医院、电子科技大学的ZhenglinYang教授等的研究,通过大规模的全外显子测序发现FGD6基因罕见的c.AG?(p.LysArg)?突变,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发病密切相关,首次证实PCV作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独立分支源于基因调控的层面!

PCV的特征

AMD是老年人的主要致盲性眼病,到年预计将达到1.96亿人口。进展期的AMD分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湿性AMD)和地图样萎缩(干性AMD),在80年代发现了湿性AMD的一种亚型PCV,ICG造影证实脉络膜血管呈现息肉样血管异常表现,与经典的CNV不一致。PCV是一种常见的脉络膜血管病变,在中国万新生血管性AMD患者中有近90万存在PCV。从临床特征而言,PCV和CNV都存在新生血管生长和液体积聚,同时存在视网膜下出血,色素上皮脱离(PED),以及由出血、渗漏和疤痕形成引起的视力下降。

PCV与CNV的临床差异

PCV典型的表现为脉络膜血管的息肉样损伤,通常影响视网膜黄斑外的区域,更多地导致视网膜大量出血和更大范围的PED。

PCV多单眼发病,而CNV多为双眼。

CNV患者对抗VEGF治疗反应好,而PCV对靶向VEGF的单药治疗反应差。

PCV在更年轻的患者中发病率更高,而CNV多发于亚洲人群(湿性AMD中22-55%为PCV,而欧美人仅8-13%)

临床表型VS基因调控

既往的研究证实了PCV与CNV共有的许多基因突变位点,包括CFH(







































儿童白癜风能治得好吗
致力于白癜风的研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wh/10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