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息肉rdquo藏得很深
中科公益爱心 http://life.southcn.com/g/2016-04/08/content_145586366.htm
很多人在查体后,发现身体某个部位出现了息肉,就开始变得忧心忡忡。息肉,到底是什么?
其实息肉就是块多余的“肉”,或叫赘生的“肉”,在体内空腔脏器由黏膜覆盖的内表面上。
息肉喜欢生长的地方有很多,比如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到子宫、膀胱等等,医生就按生长的部位给取了很多名字,比如“鼻息肉”、“胃息肉”、“直肠息肉”、“膀胱息肉”等等。如果某一部位长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叫“多发性息肉”。
息肉长得很慢,藏得很深一般来说,息肉生长的速度比较缓慢,也很隐蔽,其中最易暴露的是声带息肉,它小如芝麻或绿豆大小时就让人声音嘶哑,而被及早查出;
鼻腔的息肉长到豌豆大小时才会出现鼻塞、鼻衄等症状而被医生看到;
小儿的直肠息肉,因为易出血而从肛门脱出而露出“马脚”;
胃体上的息肉却可以长得很大而患者毫无感觉;
最阴险的是大肠息肉,经常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到时“摇身一变”就可成为结肠癌。但肠息肉容易出血,病人发现血便一定要及时检查。
息肉是癌的近亲长息肉,最怕的还是癌变。因为癌变是隐蔽进行的,一旦出现症状被发现,就很有可能已成晚期癌症,比如95%的大肠癌就是息肉长大之后导致的!
当然,并不是每个息肉都会癌变。因为恶性的毕竟占极少数,良性的占绝大多数,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对生命的威胁,即使癌变,也要经过较长时间。
及时检查,尽早发现随着人们对息肉的警觉性就越来越高,医院也会通过鼻镜、喉镜、膀胱镜、食道镜、胃镜、胆道镜、结肠镜等窥视息肉的存在,把息肉当成癌前病变加以及时彻底处理,使它们威胁患者生命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一般情况下,息肉癌变的时间要5-15年,因此如果能在这期间及早发现及早处理,那么就可以为自己消除大病隐患。
切除很简单,但最怕死灰复燃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现在已经能够有很多先进的仪器、技术来进行割除或治疗,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有的甚至不需要住院。
但息肉的生命力极其旺盛,虽然在早期切除了,但是如果生活习惯没变,人体内环境没变,适合生长的土壤还在,那么息肉就还会生根发芽,死灰复燃!
温煦,无形又温柔的“手术刀”相对手术来说,温煦疗法对付息肉,从根治理,则会更安全有效。
温煦就像一把无形的“手术刀”,在避免手术带来的痛苦和风险的同时,悄无声息地让息肉“由大化小,由小化无”。
对于40岁以上的中年女性来说,最常见的是子宫内膜息肉,不过子宫内膜息肉完全可以借助温煦调理得到解决,而且有效率非常高!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慢性炎症的刺激,造成宫颈管黏膜突出,进而形成息肉。
慢性炎症的存在意味着免疫力有缺陷——由于免疫力降低,导致阴道的酸性环境受到破坏,进而引起真菌感染,诱发慢性炎症。
追本溯源,免疫力低下(正气不足)是导致子宫内膜息肉的根本原因,同时若体内湿气过重,下注胞宫,遇寒则凝形成血瘀,时间长了,也会痰瘀互结而成息肉。
因此,中医上针对子宫内膜息肉,应以活血化瘀、扶正固本、健脾祛湿、驱寒排毒为原则。
温煦疗法,用现代的方法和中医传统疗法相结合,可以对症调理患者体质,从根阻断息肉赖以滋生的土壤,解决息肉反复发作的问题。
她囊括了督脉经、膀胱经第一侧线和华佗夹脊穴的连线。
01膀胱经膀胱经走人体气血,是人体最大的去湿排毒的通路,也是身体抵御外界风寒的重要屏障,它在经络中最长、最寒、水最多、位置最高,同时它有人体五脏六腑相对应的俞穴,这些俞穴是运行气血、联络五脏六腑的通路。
通过温煦对于后背膀胱经的刺激,可以袪除体内寒湿,促进背部经络的排毒、排汗功能,提升胃肠等各个脏腑功能,调整人体循环系统。
02督脉督脉总管人体一身阳气,被称为“阳气之海”。它统领6条阳经,可以说生死大权在握。温煦疗法通过刺激后背督脉,可以激发全身阳气,提高人体温度,增强人体免疫力和自愈力。
03华佗夹脊穴华佗夹脊穴位在脊柱旁开0.5寸,是督脉和膀胱经经气外延和交汇之处,是调控两脉的枢纽,同时与背俞穴相对应,调理脏腑更安全。
因此,若将背部的经络穴位打通,外寒难以侵入,内毒及时排出,气血得以通畅,脏腑功能得到提高,人体阳气充足,那么身体何患之有?
温煦疗法借助艾火的热力,使姜和中药的作用渗透体内,其接触面广,火气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能及,通过激发协调各经络,真正实现“通补”结合,恢复人体自身平衡,让人们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温煦是普通艾灸效果倍,透皮、透肉、透筋、透骨;
?能使您身体中免疫细胞数量和活性提高到80~%;
?可以排除身体深层次的毒素,化湿、化瘀、化结节;
?对寒性体质,肿瘤体质,或已形成肿瘤的起到预防、控制和化解的作用。
健康的人定期做温煦,也可以增强免疫力,补充阳气,扶正驱寒,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扫码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wh/12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耳鼻喉科医讯丨西安耳鼻喉科专家康全清来我
- 下一篇文章: 双下沉两提升下周1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