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息肉最爱找这3类人学会5招把癌
懒惰的人容易长肉,无论是堆积在腰间的肥肉,还是长在内脏的息肉,在我们看来,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在这两者中,息肉可比肥肉可怕得多,因为这种“小肉疙瘩”看起来像是肿瘤,一旦拥有,瑟瑟发抖!
息肉喜欢往鼻腔、胃肠、胆囊、子宫等部位长,一般不危害生命,但假如放任不管,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癌症。在众多息肉当中,数胃肠息肉最为常见,今天就让十三行国医馆肛肠专科梁细凤医生,为大家揭开胃肠息肉的真面目,告诉你它和癌症到底有多远。
你为什么会长胃肠息肉炎症:肠道或胃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黏膜下纤维组织增生,鼓了起来,就会形成炎症性息肉。
肿瘤:肿瘤导致黏膜腺体增生,从而形成肿瘤性息肉,长在结直肠部位的多是这种类型。
遗传:有些人患有多发性肠息肉,这可能和基因相关。
早期的胃肠息肉很难看到明显症状,但生长了一段时间之后,这种息肉就会导致便血,并引起身体不明原因的消瘦,假如再任其不管,胃肠息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会引起恶变。
胃肠息肉最爱找这3类人!尽管胃肠息肉十分善于隐藏,但根据发病人群的比例,我们还是能够找到与一些发病的规律,调查发现,以下三类人群更容易患上肠胃息肉。
一、有家族史,家里有直系亲属是胃肠息肉患者。
二、年龄超过45岁,建议每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三、长期喝浓茶烈酒、爱吃烧烤的人群,如果出现腹痛、腹部不适、恶心、黑便时,要及时进行内镜检查。
一些胃肠息肉患者会出现诸如腹泻、便血的症状,日常生活中如有发现大便形状改变、消瘦并伴有上述症状的人群,很有可能是息肉的“提前警告”。
恶变的息肉,往往有5个特征上面说过,息肉有存在恶变的可能性,已经恶变的息肉,其特征与一般息肉大不相同,患者需通过检查及时了解息肉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生以下的变化就要提高警惕了~
长相:息肉中的“良民”大都是“丝瓜蒂”状,而且体积比较小,这种息肉一般不会发生恶变;体积较大、类似于“菜花型”的息肉,癌变的可能性比较大。
数量:单纯只有一个息肉的话,癌变的几率比较低,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可能会大大增加。
生长速度:容易恶变的息肉,会在短期内快速增大,当直径大于2厘米时就应该警惕癌变的可能性,而良性的息肉生长发展比较缓慢。
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的遗传病,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
组织属性:不管是胃还是肠道,根据组织学可将息肉分为炎性、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几大类。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息肉什么时候应该切除?息肉究竟该不该切除?这实在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切的话,有人担心息肉会像韭菜一样割一次又会长出来,而且有的人本身就惧怕手术,如果不切的话,又害怕它恶变,那应该拿它怎么办?
大于1厘米的息肉最好早切,以防发展成为恶性肿瘤,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因此发现腺瘤需尽快切除为妙。
当然,不是所有体积大的肿瘤(如3~4厘米以上)的都会发展成为癌症,有些大型的良性肿瘤不会恶变,但却会带来根部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此外,息肉并不会切得快就长得快,因为它是有规律地生长。
预防胃肠道息肉,做好以下措施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2、多吃五谷杂粮等膳食纤维成分多的食物,少吃大鱼大肉等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少吃腌制品。
3、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4、如果家里有遗传史,一定要及早检查、预防,一旦发现及时治疗。因为如果父母有息肉的,子女就会有息肉的概率增大。
5、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在KTV唱歌、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肠息肉。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细胞增生,突变疾病远离自己。
医生介绍梁细凤
中医主治医师
诊治科目:肛肠科、中医内科
专业特长:擅长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胃肠病及女性乳腺病等。尤其擅长运用中西医治疗肛肠病、痔疮、肛裂、肛周炎、慢性结肠炎、顽固性便秘等肛肠病。
出诊时间:星期二上午、星期四下午
长按识别白癜风一个疗程多少钱公益中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yf/10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鼻炎的危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