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第一次看到B超单上的临床印象赫然写道;“胆囊息肉样病变”,不知道你的心跳是否瞬间就加快了几次,或者是额头上突然就冒出几滴冷汗,回家后上网搜一搜,说什么的都有,“息肉容易癌变”、“息肉要尽早做手术”、“保胆取息肉”等等,太可怕了。“胆囊息肉样病变”该不是意味着自己的胆囊已经开始癌变了,谈癌色变,茶不思饭不想,甚至连续几天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医院找专家看看吧!

我每周有三个半天专家门诊,周一、周五上午,还有周二下午,带着“胆囊息肉样病变”报告单来找我确诊的患者至少占了门诊总量的十分之一,大家也都带着各种各样的疑惑,其中最常见的几个问题包括:1、我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是否就是胆囊癌;2、我平时不太吃肉,为什么还会得“胆囊息肉”;3、我以后是不是不能吃鸡蛋了;4、我是不是要尽快做手术;5、我还能不能保胆;为了能准确地回答以上这几个问题,容我逐一详细讲来。

一、“胆囊息肉样病变”到底是个什么鬼?!

根据各种《指南》和《规范》的定义,“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很多人会误把“病变”和“癌变”划等号,其实英文“病变”相对应的单词是“lesion”或“pathologicalchanges”,而“癌变”是“cancer”,二者的含义是不一致的,“病变”所包括的疾病范围远远超过“癌变”。

如果将“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成三大类:1、胆固醇性息肉,又称为假性息肉,绝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属于这种类型,常为多发性,目前理论上认为此类息肉是不会癌变的;2、炎症性息肉,是胆囊炎反复发作过程中形成的局部组织增生,大部分合并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3、腺瘤性息肉,又称为真性息肉,一般为单发性,只有不到5%的胆囊息肉属于这种类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性病变,属于良性肿瘤,但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有癌变的可能。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都稍微清楚一些了,我们在临床上发现的所谓“胆囊息肉样病变”绝大部分不是真正的息肉,特别是那些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胆囊多发息肉”更不必要过于担心,因为它其实就是沉积在胆囊壁上的胆固醇结晶而已,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是胆囊真性息肉和长期存在的胆囊慢性炎症。

胆囊虽小,毛病可不少

二、胆囊的胆固醇性息肉是怎样形成的?对我们的身体会产生危害吗?

胆固醇性息肉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饮食、作息习惯等,伴随着我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肥胖人群比例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三高”人群中,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样的人群自然难以避免地会增加“胆囊息肉”的患病率。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农药化肥的普遍使用、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环境污染等与胆囊息肉的形成也可能存在相关性。

饮食中摄取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饮食结构不均衡合理,不恰当的快速减肥,都会使得胆汁中胆固醇比例失调而引起胆固醇结晶形成,因此胆固醇性息肉也不仅仅是体重超标人群的“专利”;生活起居没有规律,不按时吃早餐,熬夜等,会引起胆囊收缩和舒张功能紊乱,胆囊无法及时排空胆汁,胆固醇结晶就会附着在胆囊壁上,长此以往就形成“胆固醇性息肉”;酒精需要通过肝脏进行分解和解毒,长期大量喝酒会直接对肝功能造成损害,引起肝功能异常,不仅容易造成脂肪肝、肝硬化,还会导致胆汁分泌和排出紊乱,继而增加胆囊息肉的发生。

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少数患者会有上腹部不适,可伴有腹痛,不适或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少数可伴有向右肩背放射。息肉位于胆囊颈部可出现胆绞痛,在合并结石时可有胆绞痛发作及急、慢性炎症发作的表现。虽说绝大多数胆固醇性息肉不至于引起严重后果,但胆固醇性息肉的形成至少是身体在向我们提抗议了,警示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够健康了,要不就是饮食不合理、三餐不规律,或者是没有经常去健身,体重超标、“三高”人群等。

对于已经出现了多发性的胆囊胆固醇性息肉,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定要积极地进行防治,比如合理安排饮食,不要不吃早餐,饮食中也不能够多吃那些胆固醇比较多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鱼子酱等,以避免过多的胆固醇沉积在胆囊壁上,当然一天一个鸡蛋还是可以的,此外还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平时不要抽烟或者喝酒,多锻炼自己的身体,控制体重不超标,同时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早餐要吃好

三、如何对胆囊息肉进行检查和复查?

多数情况下,B超检查能够早期判断胆囊里的东西到底是结石还是息肉,对于数量、形态、大小的敏感度甚至高于CT和核磁。如果需要进一步明确息肉的类型和性质,特别是对于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的诊断,就需要进一步检查了。有些胆囊息肉性质一时不能确定,需要每3-6个月复查一次B超进行密切观察,如果能够确定是属于胆固醇性息肉,则只需要每半年-1年复查一次B超就足够了。

超声造影检查是进来我在门诊经常给病患开出来的检查,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在超声实时监测下就能分辨出胆囊息肉的性质,特别是鉴别胆固醇性和腺瘤性息肉,具有比较好的准确率,根据这样的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决定下一布应该如何治疗。

至于到底要不要做增强CT或MRI增强扫描,是要根据具体情况了,如果高度怀疑胆囊息肉有癌变的危险,CT和核磁的帮助更大一些。

超声检查最容易,对胆囊疾病诊断明确

四、胆囊息肉的正确合理治疗方案

如果查体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这个时候还是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如果没有明显症状且息肉为多发,大小在5mm左右,患者为年轻人,这种情况通常就能诊断为胆固醇性息肉,完全不必要去手术,但仍需定期复查。如果息肉较大(1cm)或增长速度较快,或者又合并了胆囊结石甚至是急、慢性胆囊炎,我们就建议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了,当然如果能够在手术前确诊胆囊息肉的性质最好,通常我还是会建议患者去做超声造影检查。

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下列手术指征:

(1)单发病变,直径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

(2)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

(3)超声造影检查提示为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或者多普勒彩超检查证实息肉存在丰富血供,提示不排除恶性;

(4)CEA、CA19-9(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这种情况在胆囊癌早期并不常见;

(5)胆囊息肉导致胆绞痛症状明显,反复发作者,排除其他因素导致。

再重复一次,我不推荐所谓的“保胆手术”,目前认为胆囊息肉,特别是胆固醇性息肉是由于胆汁代谢异常引起的,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脂肪肝、慢性肝炎、药物、女性妊娠等都会引起人体内脂类代谢紊乱,另外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都是胆囊疾病在上述人群中高发。

因此,胆囊息肉不仅仅是胆囊自身的问题,而是一种全身性和社会性疾病,对于我们来讲,应该建立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尤其是年轻人,避免胆囊息肉的形成更为重要。切不可一发现胆囊息肉就纠结于要不要手术,甚至是不必要的保胆手术,有关这一问题我在其他文章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如果胆囊大小、形态、功能正常,胆囊息肉不引起任何症状,在排除胆囊息肉癌变危险后,是完全没必要做手术的。

微创胆囊切除手术并不可怕

结语

总之,胆囊息肉样病变已成为一种常见病,既不能过于担心,也不能大意。

往期精彩点击下文观看

胆囊切除手术到底该什么时候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还是保胆取石?60岁退休老医生说出真相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单吃中药白癜风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yf/10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