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9岁女孩雯雯成了这里一位特殊的病人。

原来前几天,雯雯突然出现阴道出血,这可把妈妈吓坏了,医院做检查。

面对医生的询问,羞涩的雯雯躲到了妈妈身后,一副做错了事的模样。雯雯妈妈侯女士赶紧解释道,她在给女儿清洗内裤时,发现孩子内裤上有血迹,还伴有腥臭味。

她赶紧问女儿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复追问之下,女儿才跟她坦白,2天前,她将纸巾折成长条状,塞进了阴道内。后来她自己取出了一部分,但是还有一小部分残留在阴道里。因为担心被责骂,她没敢把这事儿告诉妈妈。再后来就出现了阴道出血迹象,伴有异味。

更糟糕的是,这并不是雯雯第一次把纸巾塞进阴道内。得知实情的侯女士心慌不已,这才急急忙忙带着女儿就医。

“就是纸放进去了,怎么会出血?会不会把子宫弄破了?会不会影响以后生育?”侯女士焦急地问医生。

医生耐心地跟她科普了一些儿童阴道异物的知识。其实阴道异物并不少见,在2-4岁女童中尤为常见。

儿童性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性激素水平较低,阴道内的菌群也没有建立完善,生殖道还非常脆弱,抵抗力较弱。当异物进入阴道,容易造成擦伤,也易引发感染,从而导致出血、溃烂等一系列症状。严重的还会上行感染到子宫输卵管,影响以后的生育。

好在雯雯的情况发现得及时,在经过超声检查确诊后,医生通过无损伤宫腔镜帮她取出了异物。经过治疗后雯雯已无大碍。

刚刚说到阴道异物并不少见,也许很多妈妈还不相信。其实儿科医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病例。

“电池、皮筋、发夹等等都有,有些金属异物甚至发生了腐烂,非常危险。一般都是在孩子喊疼或者是家长发现孩子内裤上有分泌物才来就诊。”

医院曾接诊一名6岁的女童,跟雯雯差不多的症状,阴道出血,有腥臭味。

入院检查后,医生为女童小欣进行了无创全麻腔镜手术,将阴道内的异物取出来。看着那些异物,医生们也是惊呆了。腐臭的棉花团、金属小珠子、金属圆环……大大小小5件异物。

经过家长辨认,这些都是小欣玩具、手链上的物件儿。而小欣因为好奇,才将这些小物件儿塞进了阴道内。

不止女童会把异物塞进阴道,男童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将异物塞进下体。

11岁男童皮皮,就把巴克球上的20多颗磁珠塞进尿道,结果引发尿道肿痛、流血。医生安排皮皮做了X光检查,结果显示,皮皮体内的20多颗磁珠吸附在一起,其中十余颗已经进入了膀胱,余下的卡在尿道口。

最终医生还是切开膀胱,才将这些磁珠一一取出。

小孩阴道塞入异物并不罕见

宝宝们为啥会放东西?

妈妈们很好奇,我们宝宝只有3-7岁,并没有接触什么不良视频,没有性意识,一直都很乖,为啥会干这么危险的事情。其实宝宝们的思想并没有大人那么复杂,她们只是好奇自己的身体,不断探索自己的身体,不仅阴道、尿道塞东西,有的鼻腔、耳道只要有洞洞的地方都塞。特别是宝宝们上了幼儿园,老师让睡觉又睡不着时,很喜欢干点事情消磨时间。另外,选择卫生纸、内裤、还有其它裤子时,也要质量上佳,洗洗再穿,掉下来的毛絮会钻进宝宝的小屁股里面,国外还有报道导致息肉产生的个案。宝宝的养育过程需要处处小心。

警惕儿童阴道异物伤害

“异物伤害”是儿童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一种,气管、消化道等比较常见地方有异物还比较容易被发现,家长也能及医院治疗;但阴道异物却是很多家长都容易忽略的地方。

如果孩子时常感觉阴部痒、疼痛、出血,尤其是幼女,除了要及时送医就诊,还要询问女孩近期的生活情况,比如最近是否有拿玩具等物品在阴部玩耍,又或者说,在幼儿园及学校里,有无其他人员对女孩进行不正当接触,家长要注意语气要缓和,不要引起孩子的恐惧感。

建议家长:一、不要给孩子穿开裆裤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避免给他们穿开裆裤。

1、穿开裆裤会使宝宝的小屁屁长时间暴露在外,如果宝宝喜欢到处爬到处坐,很容易会对宝宝稚嫩的小屁屁和生殖器官造成损伤;

2、宝宝穿开裆裤后,暴露在外的生殖器官很容易受到感染,引起各种泌尿系统疾病;

3、如果天气较冷,宝宝穿开裆裤会使得冷风从开裆裤吹进,导致宝宝感冒;

4、宝宝的好奇心很重,穿开裆裤后,宝宝的小手很容易接触到自己的生殖器官,一方面手上的细菌可能会传染给宝宝的生殖器官,另一方面生殖器官上残留的污染物(尿液、粪便)也可能会通过宝宝的小手传播给宝宝;   

5、宝宝穿了开裆裤之后,宝宝小屁屁的部分其实是没有了衣服的保护,蚊虫叮咬,外界的撞、烫、擦都会使得宝宝的小屁屁和生殖器官受到伤害。

二、及时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对于0-6岁孩子而言,性教育最为关键的就是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身体,建立身体界限感。有的孩子会做出抠肚脐、抠耳朵、玩弄生殖器等动作,这其实就是他们在探索自己的身体。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会在探索过程中将小珠子等东西塞进耳朵、肚脐甚至是生殖器中,对身体造成伤害。而青春期是性启蒙时期,孩子往往会对性产生极大的好奇与幻想,这些是正常现象。父母不仅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yf/11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