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地发育、比同龄人矮小或者早早成为了一个“小胖子”……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被这些“成长问题”所困扰。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少家长只注意给孩子丰富的食物和物质供给,却对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不太了解,甚至有人认为孩子的生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实际上,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和偏差,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治疗,将会留下终身的遗憾。

A

孩子胖是养得好?——“肥胖是一种病”

对于小宝宝胖的态度,中国人一向宽容,甚至觉得是“养得好”的表现。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降不下来的体重所造成的负担,却被简单停留在“美观与否”的认知层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临床营养专科主任刘喜红明确指出,儿童肥胖已被定义为慢性病的范畴。如果治疗的效果好,那么孩子目前的肥胖问题可以理解为“治愈”;但如果处理得不好,那么肥胖的管理和治疗将伴随孩子的终生。

需要注意的是,肥胖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心肺有氧能力下降、心血管疾病、高血脂、脂肪肝、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性早熟、甚至引起成年后的不孕不育,而且对孩子的心理也会造成损害。

儿童肥胖是以过度进食、体力活动少和行为偏差为特征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儿童肥胖分为轻、中、重度,其治疗均围绕着以下四个方面:以运动处方为基础,行为矫正为关键技术,膳食指导以及心理干预等健康教育贯彻始终。

儿童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后者多由某种疾病或药物所导致,如肾病的患儿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治疗、垂体的肿瘤、ACTH分泌过多等。在决定为孩子减肥前,应该查清楚肥胖的原因。

不少家长往往因为没认识到肥胖是疾病,因此将减肥的希望寄托在一些不规范的“减肥班”上,不但收效甚微,甚至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损害。刘喜红介绍,虽然减肥大多数的建议就是少吃、多动。但吃多少才是少?运动多少才是多?而所谓的饥饿疗法、半饥饿、变相饥饿等饮食控制疗法,更是在影响儿童健康的同时,让肥胖孩子对减肥避之不及,挨饿的痛苦甚至让孩子加倍地进食。对于肥胖儿童行为矫正的第一步,是教会孩子慢慢吃。

另一方面,流行于成人的运动减肥也未必适合孩子。刘喜红表示,肥胖控制的效果不能只看重单纯的体重下降,而是减少多余脂肪的堆积,同时还要考虑到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以及不要因过度疲劳而让孩子产生厌倦、害怕、躲避的心态,这必将不利于接下来的体重控制。尤其是初期建议采取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结合一些趣味性的运动。

B

——不跟邻家孩子比,医院检查

孩子过胖还可以通过后期努力解决,但对于孩子的身高,一旦过了生长发育期,似乎一切都已定型,并难以补救。

如何发现自己孩子是否出现了生长发育的问题、要如何补救,是家长最关心的两个问题。

身材矮小一般是指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正常同龄儿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以下,具体可对照身高标准差的表格。而最简单的判断是在进入青春期前,孩子一般每年身高可以增长5到7厘米。家长可以自制生长发育图,每个月在图上标注孩子的身高、体重,然后将这些点连成线,自己跟自己比较。一旦连线呈偏离趋势,那么则表明孩子的生长发育可能出现了问题,医院检查。

有时候,家长会拿着一些购买来的所谓长高偏方问医生,吃这个有没有用?专家强调,家长千万不要盲目跟风乱相信所谓的偏方。如果发现孩子身高不理想,医院咨询和检查,看到底是正常偏矮,还是由于疾病引起的矮小。如果是疾病引起的矮小,如脑垂体发育不良、甲状腺功能不足等,要先查出病因再对因治疗,孩子的身高就会有明显的追赶性增长。如果是生长激素的问题,经过改变饮食作息等生活调理是不能改善孩子身高的,需要注射生长激素作治疗。

生长激素在夜间分泌多

首先,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好好睡觉。“长个儿”离不开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是“脉冲性”分泌,夜间分泌多,白天分泌少,而且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是从晚上11点至半夜1点。梁立阳表示,孩子晚上睡好了,生长激素分泌多,个儿也就自然能多长点。但注意的是,同样是睡10小时,从10点开始睡和从12点开始睡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其次,家长要监督孩子有适量运动,最好能亲自与孩子一道参加室外活动。梁立阳提醒,阳光能够促进身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促进长个;活动中的互动,能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呵护,放松心情,减少应激激素分泌的同时加大生长激素的分泌。

还有,家长要给孩子保证均衡的营养。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大鱼大肉,或者进食过于油腻的食物,很容易让孩子体重超标,有可能导致孩子性腺发育提前,缩短生长周期,影响最终身高。

C

性早熟是吃出来的吗?

——性激素有代谢期,避免长期吃同一种食品

性的话题,许多家长不愿在孩子面前提及。但性早熟却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了儿童身上。所谓性早熟,就是孩子过早地(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了第二性征,如女孩子出现乳房发育、出现阴毛和腋毛、月经来潮、小阴唇变大;而男孩子表现为睾丸和阴茎增大,声音变粗、喉结出现等。

性早熟,会影响孩子长个

在家长的认知中,孩子成长的快慢,与营养供给的充足与否有很大关系。与引起家长忧心的矮个子相反,孩子“蹿得快”往往使父母感到骄傲,因为这代表着自己的养育是成功的,孩子是健康且优秀的。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专家表示,除了个别极端的病例外,家长对于孩子个子长得快往往持乐观的态度,尤其是一些学龄前的孩子长得特别高,父母还很高兴。“其实长个就像马拉松长跑,过早发力冲刺,将可能难以跑完全程而中途退出。”如果孩子比同龄人长得高,而父母又不是高个子,那么有可能是性腺提前发育导致。性激素的提前“造访”不但会促使孩子“蹿个儿”早早地提前了,同样也会让孩子的生长周期缩短——正如前面所说的,促使骨骺闭合,并停止发育。最终的结果是,长得比别人早,但最终身高不高。对此,家长也应该引起重视。

不少家长认为性早熟与饮食有关,并且尽量避免孩子吃到可能添加“激素”的肉类或其他食品。但实际上,性早熟的成因有很多,可能是身体的疾病,如下丘脑肿瘤、卵巢肿瘤等导致。也可能是生活周边环境综合影响,当然与摄入的食物或药物也有一定的关系。从门诊的情况看来,女孩子出现性早熟的情况比男孩子多。

矮小症、性早熟!

孩子不长个?长得慢?莫急!

不用外地看病难,足不出市便可享受

医院知名专家义诊

杨玉,教授,医院副院长

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主任医师,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西省卫生系统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卫生厅首批人才服务团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三八红旗手”、“年度白裘恩式好大夫提名奖”、“年度江西省三八红旗手标兵”;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内分泌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及人类医学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候任主委、副主任委员及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江西省儿童医疗联盟生长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学会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预防医学会生长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医学会遗传分会副主任委员,“JCEM(中文版)儿科分册”、“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儿科药学杂志”编委与特级编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完成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省厅技术创新二等奖,在SCI杂志发表论文10篇、中华类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在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8月28日下午三点省级大牌一对一会诊

时间:8月28日下午三点至六点

地点:医院儿科住院部医生办公室

一、活动提供服务

1、医院(医院)提供专家义诊名额仅有20个;

2、对孩子免费进行生长发育状况评估和身高预测;

3、矮小症/性早熟患儿的诊治处理;

二、条件要求

完成全套矮小/性早熟相关检查的小朋友才可获得专家义诊名额,仅限20个。

三、短信报名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yf/14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