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医馆论坛王敏主任医师论彝药外治理论
一、官窍理论
中医理论的核心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通过经络把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有机联系起来,功能上相互作用,病理上相互影响。所以《素问·五脏别论》中说:“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通过心肺对气血津液的输布和调节,无处不达而作用全身。外邪侵袭,鼻首当其冲,肺先受之;脏腑气血失调,津液不布,聚湿生痰(水肿)而生成诸疾之患。
二、经络理论
经络是运行气血,沟通表里上下的一个独特的系统。鼻为头面正中线,任督二脉交会点。鼻通过经脉与全身联系。外邪入鼻,经脉不利,或经脉逆乱,津液外泄而成湿阻,湿性粘滞,久则为患。
三、全息生物学论
所谓“全息”,是指生物体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全等的一种自然属性。包含整体全部信息的“相对独立部分”谓之“全息胚”。该学说认为:生物体是由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具有不同特化程度的全息胚组成。全息胚在不同程度上是整体的缩影。也就是说鼻包含着人体的全部信息。
四、系统理论
医学系统论者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自然系统,是在“自己运动”中自我完成的。人这一系统有序稳定地建立、维持和破坏,是系统在内外涨落的推动下“自己运动”的结果和表现。彝药鼻腔给药就是一种外加的“人工涨落”。主要通过触发、推动机体的自身组织运动实现。不仅刺激局部,还可以通过大脑和机体对其“放大”和“增益”(如取嚏、流涕过程),触发和推动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起到治愈各种疾病的目的。
五、病因病机
素体阳虚,外邪袭鼻,壅塞鼻道;脏腑功能紊乱或瘀血痰湿阻滞鼻腔脉络,或肺、脾、肾等脏阳气虚衰,气血津液循环障碍,均可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肺不布津,水液于体内环流迟缓,滞留鼻窍,脉络瘀阻,渗出脉外,水湿停滞,郁久化热,聚而生痰、生瘀,(或从寒化)痰凝结滞,变生诸疾之患。论其病理发生,临床虽有寒热虚实和气血痰瘀之不同,但总属本虚标实之症。正阳素虚,经脉脏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病理基础,鼻道滞塞瘀阻是标,阳虚不固是本。
六、现代医学理论
因篇幅有限,仅以鼻息肉为例作一阐释。鼻息肉的病因至今未明,学说甚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息肉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文献报道,近年来有的医学家研究发现:鼻息肉的发生过程是鼻粘膜上皮细胞和神经损伤,活性介质释放,使血管通透性增高,间质水肿,细胞浸润,压力增高,最终导致组织增生,发展为一个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形成水肿样赘生物。经组织学研究证明,所谓息肉就是鼻腔、鼻窦粘膜的炎性改变。
香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北京专科医院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yf/7996.html
- 上一篇文章: 鼻窦炎的治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