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使命要有新作为。各驻村(社区)第一书记聚焦总目标,认真履行“头雁”职责,当指挥员、宣传员、帮扶员、战斗员,抓党建、促稳定、促脱贫、促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把使命和担当写在维护稳定的第一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向历史、向实践、向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今天,“新疆访惠聚”推出“五个”新作为展示第31期——第一书记风采,看看5位“领头雁”在村(社区)里如何聚民心、显担当。

“鑫”书记带来村里的“新”变化

1

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新疆大学、乌什县安监局、交通局驻乌什县前进镇亚贝希村第一书记张鑫

“张书记带着工作队来了,让村干部变了样,帮着我们找增收致富的路子,让村子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打心眼里感激张书记。”老党员亚森·阿尤普一句话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他口中的张书记就是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新疆大学、乌什县安监局、交通局驻乌什县前进镇亚贝希村第一书记张鑫。

驻村以来,张鑫带领工作队聚焦总目标,认真落实“访惠聚”驻村工作“1+2+5”目标任务,通过帮带基层干部、真情服务群众、拓宽致富门路,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赞誉。

帮带基层干部强基础

驻村伊始,几次晨会下来,张鑫发现驻村各支力量来自自治区、县、乡、村的不同单位,能力素质、工作理念、工作节奏都有着不同的差异,推动工作时,不能最大程度发挥合力的效益。

“怎么样才能统筹好驻村各支力量,形成落实‘1+2+5’目标任务的强大合力?”熟悉党建工作是张鑫的优势,他结合村情实际,建立完善主题党日、党员谈心谈话和星级化创建自评等10项制度,通过落实各项制度,促使村党支部规范化运行。制定工作队与村“两委”、党员“三帮三带”实施方案,8名工作队员与32名村里的党员干部“结对子”,形成工作上帮带提升落实力、作风上帮带提升执行力、生活上帮带养成新风貌的机制。

“张书记帮带出真招、见实效,村干部进步很快,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很多。”村党支部书记吐尔洪·依敏说。

现在,驻村各支力量形成了联席、联访、联助、联谊、联讲、联心的“六联”工作模式,使亚贝希村党总支成为促稳定促脱贫促乡村振兴的“一线指挥部”。

老党员吐逊·肉孜在纪念建党97周年的“七一”主题党日活动上,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村干部越来越有样子了,这都是张书记和工作队带得好,作为一名党员,我也要带好头。”

拓宽致富门路促增收

亚贝希村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全村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脱贫任务艰巨。驻村以来,张鑫带领工作队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坚持综合施策,通过林果提质增效、蔬菜订单生产、家禽大力培育,持续推进农民增收;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利用入户走访、周一升国旗、村民小组学习等时机宣传脱贫攻坚的措施和意义,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管好一片林、种好一篮菜、养好一群畜、输好一批人、建好一个厂、分好一分红是我们村脱贫攻坚的好路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已经有了成效。”张鑫信心满满地说。

为拓宽增收渠道,张鑫带领工作队组织村民种植蔬菜亩,其中核桃树下套种亩、庭院42亩,以大田种植茄子和核桃树下套种番茄打造“一村一品”,实现产业发展增收。“张书记带着工作队和党员干部帮我们一起种菜,经常来看茄子长得咋样了,张书记没少操心。”村民肉仙古丽·赛麦提说。

“每家种植胡萝卜、菠菜等蔬菜,帮群众减少生活开支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还带来了经济收益。”张鑫说。

“茄子丰收了,你在纺织厂好好干,今年咱们肯定能脱贫!”贫困户托合阿依古丽·艾麦提在电话里和丈夫分享着蔬菜丰收的喜悦。如今,托合阿依古丽参加了村里蔬菜合作社,种植“订单蔬菜”,蔬菜成熟采摘下来就能销售出去,脱贫信心更足了。

贫困户思想新起来了,口袋鼓起来了。今年仅种植蔬菜一项就可使贫困户每户增收元左右,88人外出实现了转移就业。

真情服务群众暖民心

在张鑫的民情日记本上有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也有村民的家长里短,还有一件件标注星号的,是村民反映的困难诉求。

“吐尼亚孜汗大姐,您这医院,病只会越来越重,您要记着吃药,我们还等着听您唱歌呢......”初春的一天,张鑫叮嘱医院看医生。村里的“金嗓子”吐尼亚孜汗3年前患了肺结核,导致她很长时间没有唱歌了。

张鑫在走访中发现村里肺结核病高发,这件事深深的触动了他,他组织工作队员、村干部召开专题会议,“对村里肺结核感染严重的现象,必须要想办法遏制。”张鑫说。工作队员配合村医实施结核专项调查摸底,一户一户地走访,填写《肺结核患者摸底调查表》,对村里肺结核人群情况进行统计、登记造册。

为增强村民保健意识,张医院专家到村开展“春季传染病防范”知识讲座,医院专家到村开展义诊,为余名村民进行全面检查、建档立卡。

今年以来,张鑫多方联系,筹资2万余元购买了套教具送给村幼儿园;在走访路上发现减速带损坏,张鑫带领工作队第一时间进行了更换……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看到张鑫和工作队员的身影。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吐尼亚孜汗老人又开始唱歌了,她说:“没有张书记的鼓励和支持,我怕是半辈子都要在床上度过了,谢谢党的好政策,谢谢张书记和工作队。”

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今亚贝希村,班子更强了,人心更齐了,致富路子更宽了,村子环境更美了,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脑袋也‘富起来’,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只有不断开拓新路子,才能对得起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张鑫说。

喀拉库孜村来了个实干家

2

记自治区商务厅、喀什教育学院、英吉沙县妇联、中华保险驻英吉沙县英吉沙镇喀拉库孜村第一书记齐国庆

“齐书记,您的党课太接地气了,小故事讲的都是大道理,听了受益匪浅。”“齐书记,太感谢您啦,给我儿子介绍了工作,一个月能有元的工资,昨天,儿子又给家里寄钱了。”……从城市到乡村,从单位骨干到驻村第一书记,他统筹驻村各支力量,聚焦总目标,围绕“访惠聚”驻村工作“1+2+5”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赢得了村民的称赞。他就是自治区商务厅、喀什教育学院、英吉沙县妇联、中华保险驻英吉沙县英吉沙镇喀拉库孜村第一书记齐国庆。

统筹用力“强班子”

“齐书记来了,村里建起了新阵地,办公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村干部们的工作热情更高了,来办事的群众多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也越来越强了。”村党支部书记塔吉古丽·穆萨高兴地说。

驻村伊始,齐国庆与村“两委”班子座谈了解到,喀拉库孜村是新组建的行政村,基础条件差,村委会办公条件简陋。齐国庆带领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多方协调,筹集了3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平方米的新村委会。“以前老村委会很破旧,场地小,新建成的村委会场地大、很漂亮,有篮球场、排球场,还有党员活动中心,群众有了休闲娱乐场所,这都得感谢齐书记!”党员麦日姆撒·托胡提说。

齐国庆带领工作队与村干部、村级储备年轻干部结成帮带对子,教思路、教方法、教经验,每周让村干部用普通话汇报工作,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掌握其思想动态。按照程序先后把2名“90后”大学生选进了村“两委”班子。“我刚从大学毕业,没有工作经验,齐书记手把手教我工作思路和方法,今年6月,我被推选为村委会副主任,非常感谢齐书记的帮助。”村干部阿卜莱提·赛尔丁佩服地说。

增收致富“铺路子”

“要想富口袋,得先富脑袋”,这是齐国庆在驻村各支力量联席会议上经常说的一句话。

齐国庆依托农牧民夜校,开办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劳动技能培训班。针对村民文化水平偏低、就业难、法律意识淡薄、普通话水平不高等问题,齐国庆与村“两委”班子共同研究,制定了《喀拉库孜村夜校教学方案》,利用周一至周六晚间,组织开展惠民政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农村电商、农机维修、畜牧养殖、美容美发等实用技能培训,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就近务工、外出打工。“非常感谢齐书记!在夜校的学习对我帮助很大,听了农机维修的课程,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今年夏天,村里的收割机都是我维修的,我准备自主创业,在村里开一家农机维修铺子。”村民约麦尔·艾力高兴地说。

喀拉库孜村打的营养馕香又酥,喀拉库孜村编的地毯软又棉。齐国庆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阿布来提·马木提擅长打营养馕,麦麦提热依木·巴克擅长纯手工编织地毯,想成立合作社,扩大经营,苦于缺乏资金和路子。齐国庆带领工作队员、村干部积极协调,帮助创办了营养馕合作社和地毯合作社。现在营养馕合作社打的馕已销售至周边乡镇及县城,每月收入近万元;地毯合作社编织出的地毯深受本地区居民的喜爱,还经销到周边的和田地区,每月收入有3万元。

齐国庆还积极与企业、商家对接,帮助村民搭建就业平台。目前与伊犁2家企业签订了劳务输出协议,实现转移就业8人,与本地7家企业达成了务工合作协议,实现就业就业42人,帮助6人申请小额贷款20余万元,实现自主创业,越来越多的村民钱袋子鼓了起来。

为民办事“搭台子”

“齐书记,我女儿苏麦耶·喀日检查有严重的鼻腔息肉,医生说要立即做手术,需要元手术费,我家拿不出这么多钱,齐书记,您能不能帮助想想办法,帮帮我女儿吧……”贫困户麦力耶木古·艾力拉着齐国庆的手,不停地颤抖着、哭诉着。

一人有难,众人帮。齐国庆与村“两委”班子研究,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向全体村民说明缘由,号召大家为苏麦耶·喀日捐款。村党支部书记把大家捐助的元钱交到麦力耶木古·艾力手时,麦力耶木古·艾力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说:“感谢共产党!感谢齐书记!感谢村里的党员干部和邻居们!这份恩情,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苏麦耶·喀日也不会忘,我一定让她好好学习,长大成一个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齐国庆还组织工作队、村干部、党员成立志愿服务队,经常到村里的孤寡老人家中、患病群众家中、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家中,帮助干农活。“谢谢齐书记和志愿服务队,我被大火严重烧伤,下不了地干不了活,家里家外就妻子一个人操持。今年春耕生产时,妻子摔了一跤,眼见就要错过春耕时节,是齐书记带着志愿服务队为我们家送来了袋尿素,帮着耕田播种。”村民乌布力塔力甫·祖农激动地说。

“这里的群众善良朴实,我要尽百分百的努力赢得群众的满意和信任。”驻村以来,齐国庆始终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以一份真情实干、一件件实事好事,让喀拉库孜村的全体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卢山不是山他是村里的“当家人”

3

记阿勒泰地区林业局驻吉木乃县喀尔交镇萨帕克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卢山

“卢书记,我家的苹果结果了,成熟后一定给您送来尝尝啊!”村民口中的卢书记就是阿勒泰地区林业局驻吉木乃县喀尔交镇萨帕克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卢山,萨帕克村的“当家人”。他抓班子、带队伍、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萨帕克村支部强、经济兴、村民富、村子美的变化,村干部和村民看得到,更感受得到。

揭短亮丑从源头根治“散”病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都不强如何能让老百姓信服。”卢山发现萨帕克村“两委”班子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群众热情也不高,基层基础较弱。面对现实的窘况,卢山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村党支部工作规范》等文件资料,并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完善村干部考勤、坐班、学习、值班备勤等工作机制。

按照人员分工设岗定责,实行工作队和村干部互为AB岗、“一帮一”“一带一”的工作制度。对于工作中有惰性、积极性不高的同志及时开展谈心谈话,帮助纠正不足;对于思想表现好、工作成绩突出的同志联席会议上点名表扬,在推优和关心扶助方面优先考虑,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卢山注重发展农牧民党员,今年,30名村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5岁以下的青年村民占70%以上。

在抓好农牧民夜校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先抓村干部的学习,要求村干部率先垂范,目前仅一名47岁长期在牧区工作的村干部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外,其他6名村干部均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工作汇报。

定期召开联席会发挥“传帮带”作用,会上,每名村干部汇报自己一天的工作情况,好的工作方法大家互相学习,不妥当的工作方法互相交流后加以完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大家集思广益,一起解决;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进行沟通,相关工作合力完成,这样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在加强团队合作的同时又合理分配劳动力,还能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合作,提高工作能力及效率。

村党支部书记赛力克·活恩尔汗说:“在卢书记的帮助下,我们干事情更有激情、干工作更有方法了,也得到了村民更多的支持和认可,真的很感谢卢书记和工作队。”

真情为民点滴小事暖“民”心

卢山经常跟工作队员和村干部说:“要想赢得群众信任,党员干部必须沉下身去,转变老百姓思想,了解老百姓缺啥,教会老百姓怎么干!”驻村以来,卢山的民情日记上记录着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种诉求和困难,他与村“两委”班子研究,积极对接派出单位和帮扶单位,开展各项暖民心工程。

目前,除各类扶贫及“访惠聚”项目资金外,他带领工作队争取派出单位和帮扶单位资金万余元,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70余件。其中,争取派出单位和帮扶单位资金50余万元专门购置黑加仑、李子、苹果等林果苗木余株,免费发放给全村户牧民,给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2只;为贫困学生捐赠书包、学习用具89套,为少年足球队的贫困生捐赠了运动服、球鞋、足球等体育用品;为确保木合尔台、霍达冬窝子、接羔点等地居住的牧民用水安全,打井3口,保障了13户居住地牧民的正常生活饮水......

喝上干净井水金恩斯·木沙开心地说:“我们以前也尝试过打井,但是没有大型机械,只挖了三四米,刚开始有水,过一段时间就不出水了,喝水一直是我们的心头大事,这次真要谢谢卢书记,这水又干净又甜。”

发展商贸引领群众去“穷”根

萨帕克村的基层基础已经走在了全镇的前列,如何让98户贫困户人脱贫致富,拔掉“穷”根,是卢山思考的另一件大事。卢山与村“两委”班子研究后,决定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来带动更多村民发展致富。

说干就干,卢山和村干部多次考察研究,认为可以借助萨帕克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商业。他将已构思好的计划以开展群众走访、座谈及召开村务联席会等方式征求意见,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同,同时也得到了镇党委的认可和支持。最终确定了以发展商贸为突破口,引导整村经济推进,带动村民发展二、三产业,由村集体经济拿出20万元资金,协调帮扶单位出资5万元,率先在镇区注册首家公司——萨帕克村创新商贸有限公司。公司从事日用百货、文体办公用品、办公耗材、粮油食品销售等经营,村集体经济将持续增收,惠及更多村民。

目前,新公司营业执照等手续已办理完成,近期将正式运营,可提供6个就业岗位,带动30余户农牧民稳定增收。卢山说:“我们不仅要通过公司向农牧民出售商品,也要让村民自家的商品能从我们这销售出去,我们还将免费代销农牧产品,提升农牧民的经商意识,让村民都能享受到现代企业带来的高收益。”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要聚焦总目标,围绕‘1+2+5’目标任务,让萨帕克村变得更美,村民日子过得更好。”卢山说。

用真情用实干赢得民心

4

记于田县科技局驻英巴格乡艾山玉松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唐昆

皮肤黝黑、小平头、大眼睛、说话掷地有声是唐昆给人的最初印象。“只有把村民当家人,村民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是于田县科技局驻于田县英巴格乡艾山玉松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唐昆经常给工作队员们说的话。驻村以来,唐昆聚焦总目标,紧紧围绕“访惠聚”驻村工作“1+2+5”目标任务,用真情实干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称赞。

强基础动真格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基础稳固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只有基层党组织建强了,才能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只有村干部能力强了,村民信任了,满意度高了,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在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上,唐昆和大家共同研究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措施。

针对村“两委”班子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他从党员作风建设抓起、管起。唐昆按照工作要求,将工作队党员的党组织关系转到村党支部,每周五与村干部一起学习,每月开展1次“主题党日”活动。

为提高村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唐昆与村“两委”班子研究,根据每个党员的特长设岗定责,在全村党员中开展“戴党徽、亮身份”活动,将工作队员与村干部捆绑帮带,实行“一对一”帮扶,通过“每天一句话”和“情景模拟对话”的方式教村干部学习说普通话,对所学知识进行月考核排名,督促村干部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

村党支部书记买提拉依木·司马义高兴地说:“自从唐书记和工作队来了后,给我们村干部教方法、传经验,带着干、领着学,现在村干部基本能用普通话汇报工作,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很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解民忧用真情

“村民工作无小事。我们要用心用情主动帮助村民解决困难,及时妥善解决好村民的合理诉求。”唐昆对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经常提醒这句话。

一个周五晚上,唐昆在贫困户热杰普·托合提家住户时,看见其孙女木克热木·买吐迪右手和小臂又红又肿,经询问得知孩子两天前在学校不小心把胳膊扭了,医院检查但钱还没凑够,唐昆急忙说:“这事不能拖,医院,费用的事情您不用担心,我来解决。”说着唐昆医院。

“孩子好动,再不固定就不好恢复了。”医生看完后,边说边用石膏固定住孩子的胳膊,从医院回到家已是凌晨一点多了。木克热木·买吐迪看着唐杰胸前的党徽说:“叔叔,今后我要更努力学习,长达了也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看着孩子一脸向往的样子,唐昆欣慰地笑了。

为及时解决村民的困难诉求,唐昆统筹驻村各支力量,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农户进行庭院改造、夏收等劳动,充分利用群众工作站,组织工作队和村干部轮流坐班,对村民困难诉求和待办事项进行一站式服务,已帮助村民解决驾照审验、家庭纠纷、户口迁移等困难诉求50余件,代办事项40余件。

村干部吾加布拉·司地克说:“在唐书记统筹领导下,村干部和工作队员对村民诉求分类建立工作台账,按照轻重缓急妥善解决,利用早派工、晚研判会议,对一些情况复杂的事情研究讨论,提出解决办法,我们在这里学到了很多。”

抓扶贫有真招

针对艾山玉松村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人多地少、村民思想较保守的实际情况,唐昆与工作队、村“两委”班子一起讨论制定“一户多策,一人一策”脱贫措施,利用周一升国旗、农牧民夜校、入户走访时机加大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引导,采取工作队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定期走访等方式,帮助村民树立脱贫信心,寻找脱贫路子。

“牛来了,牛来了,买吐肉孜·图尔荪大哥,快点,唐书记让你到村委会领牛去!”“领牛?牛买回来了吗?这么快?”5月初,正在地里干活的贫困户买吐肉孜·托巴克难以置信地跟着村民小组长跑到了村委会。看到唐昆帮他购买的5头西门塔尔牛时,他惊呆了,激动地拉着唐昆的手连声说:“太好了,谢谢!谢谢唐书记,谢谢工作队,我一定把牛饲养好,早日脱贫,不拖咱们村的后腿。”原来,唐昆在走访时,得知买吐肉孜之前给一个老板养过牛,他因工资太低辞工回家种地,买牛致富是他的梦想,但又没有足够的钱。唐昆答应帮他按照程序申请小额贷款,并委托朋友帮他买5头牛。买吐肉孜以为要好长时间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没想到短短一个月就实现了。

“只有帮助村民转变观念、掌握技能、解决就业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脱贫致富。”在脱贫致富讨论会上唐昆说。为让村民掌握就业技能,唐昆积极与于田县新业技能培训学校联系,开展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已有40人在疆内外稳定就业,人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

针对部分村民无法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唐昆利用科技项目资金、本地大户自筹和贫困户的小额贷款入股等筹集资金80余万元,成立了艾山玉松村立体养殖合作社,将村里22户困难家庭吸纳到合作社;在村里建设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引进汽车座垫编制工艺,让50名妇女走上了就业岗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唐昆带领工作队继续坚定坚决聚焦总目标,扎实做好“访惠聚”驻村各项工作。

“头雁”领着飞“诗画山庄”美

05

记霍城县旅游局驻大西沟乡麻子沟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刘伯承

“刘书记能力强、点子多,过去他把央布拉克村从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今年刘书记到咱们村,有了他这只‘领头雁’,我们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村党支部书记孙红军口中的刘书记就是霍城县旅游局驻大西沟乡麻子沟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刘伯承。驻村以来,刘伯承聚焦总目标,紧紧围绕“访惠聚”驻村工作‘1+2+5’目标任务,抓班子、带队伍、解民忧、谋发展……老百姓都说“刘书记来了,村子变美了!村里还招来了‘金凤凰’!”

“实”帮带建强村班子

“班子想提升凝聚力,村干部首先要带头,带动党员和村民一起干。”针对村“两委”班子松、软、散的问题,刘伯承耐心地给孙红军教方法,指导村“两委”制定了学习提升、职责分工、积分考评等12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制度管事管人,考评压责的机制。为提高村干部能力,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推行工作“五同”措施:“文件同学习、工作同研究、事项同落实、人员同帮教、群众工作同搭班”,在实干中规范工作流程,理顺运行机制。为优化村干部队伍,培养6名村级储备年轻干部。“工作队把支部推在前,给我们教方法、当参谋,村班子强了,村民对村班子的满意度不断提高,25名群众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村党支部书记孙红军高兴地说。

村民们都说如今的麻子沟村变成了漂亮的“公园”,这是刘伯承帮带村“两委”班子的缩影之一。驻村不久,刘伯承以美化环境为切入点,争取派出单位支持,为村里的主干道修花田栅栏、种植花草、铺设喷水管网……他带领工作队和村干部走在前、干在先。看到村里一天比一天漂亮,村民发自内心地竖起了大姆指:“没想到我们村也能变得这么美,工作队和村‘两委’这事干得漂亮!”

刘伯承以积分制管理和公开公示为抓手,把村民参加村级各项活动情况量化积分,定期公示,引导村民热心村务。村民们纷纷称赞:现在村干部办事公道,我们服气,我们支持。

“真”帮扶聚力解民忧

刘伯承始终将群众的安危冷暖记挂在心上。他积极推行网格化服务、巷道化管理,建立群众困难诉求公示台账和限时办结反馈制度;他争取社会力量支持,筹资2.6万元为贫困户发放种子、化肥等春耕物资;他组织驻村各支力量防洪修堤、修建棚圈、硬化渠道……

“谢谢,要不是您,我的孩子就没了,你们就是我的亲人。”佐热古丽·吾舒尔激动地紧紧握着刘伯承的手哽咽着说。3月的一天凌晨5点,佐热古丽7个月大的孩子突发重度肺炎,刘伯承和工作队员们连夜将孩子送往40医院,又转送至70医院抢救,孩子转危为安了,刘伯承和队员们近10个小时的守护,感动了佐热古丽一家,也温暖着麻子沟村的村民,大家都为这事点赞。

刘伯承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自发捐款、派出单位支持等途径为困难群众解决医疗费1.4万元,发放价值7元的慰问物资,慰问贫困群众人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多件,用真情和实干赢得了民心。“现在,我们组织集体活动一点都不费劲,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比以前可高多啦!”村妇联主席李玉玲自豪地说。

“巧”借力引领致富路

“不仅要让村民吃饱穿暖,还要让他们有钱花,我们应从村里的旅游资源入手为村民找到更多的致富门路……要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民宿旅游,提升服务质量,打好旅游脱贫这张牌……”在驻村各支力量参加的脱贫攻坚研讨会上,刘伯承说出自己的发展思路。

“我的腿受伤不能干重活,刘书记给我在福寿山景区找了份保安的工作,每月能拿到1元钱,我也能靠自己挣钱脱贫了。”奴尔巴克·卡林感激地说。奴尔巴克是今年工作队和村“两委”帮助在家门口景区就业的67名村民之一。刘伯承抓住中央、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争取派出单位支持25万元,融合福寿山景区资源,打造麻子沟“诗画村庄”,培训20户村民成为旅游示范经营户,帮助村民依托麻子沟村别样的民族风情绽放出旅游魅力。

今年4月份,中华福寿山举办国际越野马拉松比赛,刘伯承将做好赛事接待服务作为打开市场、增强村民发展信心的“金钥匙”,提前与村干部共同研究,发动村民做好接待游客准备。余名参赛选手被安排在了28家开办民宿的农户家中,这场活动仅住宿一项就为村民增收3万余元。“刘书记给我家安排住了8名游客,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挣了0多元。刘书记不仅让麻子沟村漂亮了,还让我们的口袋鼓起来了。”村民古尔美拉·也尔肯巴依高兴地说。刘伯承引领村民开发旅游文化,发展特色餐饮、手工业,打造特色民宿,56户村民捧上旅游饭碗,带动村里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群雁高飞靠头雁。如今的麻子沟村,处处洋溢着蓬勃发展的气息。选派村民赴江苏学习旅游、举办技能培训、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发展旅游附属产业……刘伯承带领着村“两委”和全村村民奋力打造着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诗画村庄”!

源:新疆访惠聚

编辑:哈斯提尔

访惠聚·宣传组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yf/9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