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按+

在所有的癌症死亡病例中,息肉癌变死亡比例逐年上升,并且年轻化!肠息肉最为高发,癌变率是75%,也就是说小毛病可能引发大问题!鼻腔有血、胃疼、肚子疼、便血的患者要注意了!息肉发病率形势非常严峻,解救人体多肉危机,刻不容缓!

医院原中医科主任

一、息肉转癌被你忽略的症状

1、声带息肉——和咽炎症状很像,声音嘶哑。

2、鼻息肉——鼻腔有血、鼻塞不通。

3、胃息肉——胃疼、胃胀、反酸、烧心、打嗝。

4、胆囊息肉——后背疼

5、肠息肉——每天大便七八次、腹痛、便血、变稀、下坠、排便不畅。

6、宫颈息肉——典型的是绝经女性阴道出血,引起重视,后果转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

这其中肠息肉最为高发,癌变率是75%,也就是说小毛病可能引发大问题!

二、不可忽视的息肉检查

人体各部位都有可能长息肉,发现有相对应的症状时,为了排除疑虑和确诊是否长了息肉。我们需要了解的检查有:

声带息肉——做喉镜检查

鼻息肉——做鼻腔镜检查

胆囊息肉——做B超检查

胃息肉——做胃镜检查

宫颈息肉——做B超检查

肠息肉——做肠镜检查

三、只有老年人易长息肉吗?

息肉不仅老年人易长,现在息肉发病率年轻化,胆囊息肉高发人群年轻人居多。40岁50岁的人群最为高发,割了还长,像个韭菜一样。有的人病人做了13次手术,还有的肠道长多个。年轻人长息肉大部分原因和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熬夜,饮食辛辣等,都是造成息肉生长的原因。

其实,小孩也会得息肉,5到10岁的小孩,肠套叠,如果发现及时切除就行了。小孩的息肉不会转癌。

小新支招:发现息肉,切还是不切?

不同的息肉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肠息肉:越早切除越好

肠息肉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因此多数肠息肉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便血且血色暗红、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异常。

此外,口唇周围、手掌或脚趾末端有黑色的色素沉着,大便出现凹槽或形状不规则可能预示肠息肉。

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类,非腺瘤性息肉与肠癌的发病关系不大,但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

腺瘤性息肉是否癌变与患者年龄、息肉数量及大小有关。一般来说,息肉数量越多,癌变机会越高;息肉越大,癌变率也越高,如1厘米以下的息肉癌变率为1%~3%;1厘米~2厘米的息肉,癌变率为20%;2厘米以上的息肉癌变率则为50%。

所以,一旦发现有肠息肉,最好尽早切除,以免带来其他疾病或发生癌变。此外,肠息肉易复发,切除后也要定期复查。有家族史的人群,最好每1~3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胃息肉:发现就得切除

胃息肉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可以分为较为常见的胃底腺息肉、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增生性息肉,以及癌变风险较大的腺瘤样息肉等。

胃息肉不易被察觉,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消化不良,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等。

如果发现胃息肉,即使是小腺瘤,最好也要及时切除。因为随着腺瘤息肉体积的长大,其癌变率也随之增加,所以建议及早切除。

针对肠胃息肉的术后修复,可使用创面修复专家——好医生康复新液!它具有消除炎症水肿、促进创面愈合、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好医生康复新液,既能主动修复受损黏膜,恢复黏膜结构功能,提高受损黏膜愈合质量,增强黏膜自身的防御能力,抵御侵袭因素的侵蚀,从而防止创面反复受损,显著降低复发率。

使用方法:

空腹口服,一次10ml~2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此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在睡前加服一次。

好医生康复新液温馨提示:脾胃虚寒的人可以艾灸。神阙穴适合艾灸,此穴位是保健穴之一。隔姜灸效果最好。取一片生姜,放到肚脐上,用艾条隔姜灸。

责任编辑:小新

版权声明:本文改编自医生开讲,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往期精选

1.60亿只美洲大蠊,凭什么住星级酒店,被央视采访?因为口腔溃疡、胃病、皮肤创伤

2.热点

《我不是药神》:药能救命,那拿什么来救心?

3.好医生荣获三项大奖,完美收官全国药店周

4.人大代表耿福能:升级知识产权生态打造创新国际品牌

5.黄连素,又一个走上神坛的中药

6.一张图告诉你,受损的胃黏膜这样才能彻底修复!

7.央视拍摄美洲大蠊专题片,医学证明其能抗癌、促进毛发生长

8.全球胃癌一半在中国,这4种人离胃癌最近

9.你问我答

美洲大蠊是蟑螂吗?以它为原材料的康复新液适用于哪些病症?

小新

赞赏

长按







































北京市中科医院
百癣夏塔热片拉肚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yy/10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