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哪里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416/6171978.html

什么是息肉?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是身体正常结构上多余出来的“赘肉”,上到鼻腔、声带,下至直肠、宫颈,都可能长息肉。虽然长息肉的真正原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激素水平、慢性刺激、遗传等有很大关系,比如饮食习惯、长期便秘、慢性炎症等。

哪些情况需要提高警惕?

如何治疗呢?

一般而言,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类。非腺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与肠癌的发病关系不大。

而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当然,腺瘤性息肉是否癌变还与患者年龄,息肉数量、大小有关。

一般来说,单个、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癌变机会越高;息肉越大癌变率也越高。1厘米以下的息肉癌变率为1%~3%;1厘米~2厘米的息肉,癌变率为20%;2厘米以上的息肉癌变率则为50%。一般情况下,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甚至于恶化成大肠癌。 

但是,多数肠息肉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异常。因此,一旦出现上医院做肠镜检查。如果发现肠息肉,可通过内镜切除,再送病理检查,明确治疗。

肠息肉易复发

一定一定一定

要定期复查

平时多食用蔬菜水果,远离烟酒。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应该2年至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胃息肉:切不切看病理

胃息肉也大概有两种类型,即炎症性(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是由密集的、排列拥挤的、增生旺盛的胃腺体组成的,因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可达30%~58.3%,被人们称“癌前病变”。

增生性息肉也叫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属于胃腺体增生延长,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有较大的空隙,有的中间夹有未成熟的细胞,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只有0.4%左右。

首先要做活检病理证实息肉是腺瘤性息肉还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可以选择胃镜下治疗),以绝后患。

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增生性息肉,需要根除;

炎症性息肉体积比较大的直径>2cm者,也建议切除。

由于胃息肉容易复发,切除后,要在3-6个月复查一次。

胆囊息肉:看具体情况再议

胆囊息肉就是胆囊黏膜上隆起的一个“肉疙瘩”,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胆囊息肉的隐蔽性强,有相当数量的人没有任何症状,体检时才被发现。

目前胆囊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长期饮酒,高脂饮食,不吃早餐、压力大、熬夜及生活不规律者,容易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以良性息肉更为多见,但也要预防癌变。因为胆囊息肉可能导致胆囊功能异常;位置靠近胆囊管的息肉长大堵塞管道后,可能造成胆囊积液和胆囊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有可能导致癌变。所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一旦发现就要定期复查。

如果符合以下手术指征,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如胆囊单发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以上,蒂粗大者,尤其是基底宽,位于胆囊颈部,年龄超过50岁;

胆囊多发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且有症状;

胆囊息肉直径小于5毫米,无症状,要每3~6个月随访,迅速增大或症状明显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yy/13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