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研团队在鼻科学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4月19日,记者从西安医院获悉:该院教授郑国玺、副研究员张亚带领的医工交叉团队利用基于影像资料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和体外仿生实验相结合手段,成功预测了不同中鼻甲手术后雾化给药的最佳粒径。该突破性进展对鼻腔药物递送体系及新药开发具有重要作用,有望填补我国鼻腔给药装置开发领域空白。张亚介绍,我国慢性鼻窦炎(CRS)患病率约为8.0%,且这一比例在逐年攀升。慢性鼻窦炎不仅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也造成了巨大的医疗资源消耗。其中,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CRSwNP)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既往研究发现,即使经规范治疗,CRSwNP患者术后2年复发率高达55.3%。“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术后最主要的控制方法就是鼻腔给药。传统鼻喷装置仅可将药物递送到鼻腔的前1/3部位,同时由于缺乏颗粒物在群体鼻腔中沉积分布的精确评价方法,给药粒径不合适,传统鼻腔雾化装置难以将药物有效递送到鼻窦炎黏膜炎症负荷所在的中鼻甲、鼻窦鼻道复合体区。因此,制备高递送效率的鼻腔给药装置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yy/16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频繁打喷嚏流鼻涕,不一定是感冒,很可能
- 下一篇文章: 频繁打喷嚏流鼻涕,不一定是感冒,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