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是癌细胞的近亲,体检若有这3种息肉,
“息肉”用通俗的话来理解,就是出现在人体内多余的“肉”,又或者是赘生的“肉”。
它可能出现在任何一处有黏膜覆盖的器官表面上,比如胃肠息肉、胆囊息肉等都是常见种类,除此外鼻腔、声带部位,也可能会有息肉存在!
随着近些年体检项目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息肉在体检中被发现。由于其和癌症有相似之处,都是出现在体内的赘生物,所以也有不少患者认为,只要是息肉就可能发展成癌,甚至息肉就是癌症。
但实际上,息肉就是一种良性赘生物,和“癌”完全是两个概念!
不过,息肉和癌之间却有密切的关联,就拿近些年高发的大肠癌来说,在所有患者中有近80%都是由肠道息肉发展而来的。
但这也不是说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改变,在息肉患者中,良性息肉占据了绝大部分,会癌变的息肉总体仍然趋于少数!
以下三类息肉的癌变可能性较高,在发现后应及时切除:
1、直径较大的息肉:根据临床数据调查表明,单发性息肉小于1cm左右的,癌变可能最低,仅仅是在1%左右。
而直径在1~2cm的息肉,癌变可能性会迅速增长,约在10%左右!
但是,当单发息肉直径超过2~3cm以上时,癌变率就会增加到50%左右,也就是说有一半可能会发展成癌,所以发现单发性直径较大的息肉时,医生都会建议患者切除;
2、有变化的息肉:一般情况下,良性息肉生长速度缓慢,甚至是几年内都可能没有变化。特别是直径小的息肉,没有影响到正常生理功能,也没有增大的趋势,基本就可以确定为良性息肉。
但是,如果息肉在短期内迅速增长,比如一年内增长0.3cm以上时,发生癌变的风险也会增长,就可能是癌变的信号;
3、腺瘤性息肉:息肉在临床上有多个种类,比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这两类息肉基本都是良性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微乎其微。
但是,如果患上了腺瘤性息肉则不一样,腺瘤性息肉是所有息肉类型中癌变率最高的,出现在肠道内的腺瘤性息肉,如果没有积极进行治疗,5-10年就可能会发生癌变!
除了以上三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息肉需要绝对警惕起来,它就是:家族遗传性息肉!
在以前医疗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临床就已经发现了大肠癌的家族聚集倾向,但当时多归结于遗传基因、共同饮食、生活环境等因素中。
而经过深入研究之后,才发现家族聚集的大肠癌,背后还隐藏着一种名为“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这种腺瘤性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病史的发病率能达到50%以上。
患者在20岁之前息肉就可能已经出现了,这包括了结肠、直肠等部位,特殊情况下,这些息肉甚至会有上百个。如果早期没有发现并干预治疗,后期癌变率近乎%!
如果符合以上几种情况,尽早切除息肉才是正确做法。不过,息肉即便是经过了手术切除,也并不意味着患者未来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根据数据调查表明,息肉存在一定的复发可能!所以,在进行手术切除息肉之后,患者也需定期复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jc/11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诊疗手记不开刀不手术十分钟,喉部肿瘤
- 下一篇文章: 下鼻甲肿大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