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

男性,53岁。右鼻旁肿痛2月余。体格检查:外鼻正常,鼻中隔左偏,鼻道未见新生物,鼻咽光滑,右侧面部压痛明显。

辅助检查

CT平扫示右侧上颌窦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内部密度均匀,上颌窦外侧壁骨质吸收、破坏,其外侧缘脂肪间隙清晰,内侧壁骨质结构良好;电镜下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及炎性细胞组成,梭形细胞分化成熟,异型性不明显,炎细胞成分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

?诊断思路:

1.患者为男性,53岁。右鼻旁肿痛2月余,右侧面部压痛明显。IMT多见于中年人,平均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上,常见症状为面颊胀满、麻木和疼痛感。2.CT平扫示上颌窦内软组织密度肿块,表面光滑,内部密度均匀,上颌窦外侧壁骨质吸收、破坏。

?临床表现: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是一种少见病变,由于其内可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过去被误认为是一种炎症后的反应性增生,于是炎性假瘤成了最常用的代名词。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病变中梭形细胞才是主要成分,而且该病有复发和转移的潜能,年轻患者常有染色体异常,于是逐渐认识到这是一种真性肿瘤。年WHO软组织肿瘤国际组织学分类专家组将其定义为“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的,常伴有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浸润的一种肿瘤”,并将其归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中间性、少数可转移类,其具有中间型或低度恶性本质,偶尔可发生转移。鼻腔鼻窦IMT多见于中年人,平均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上,女性多见。多位于肺部,亦可发生于肺外任何部位,但少见于头颈部,而鼻腔鼻窦则比较罕见。上颌窦IMT预后欠佳,极易局部复发和局部浸润性生长,具有恶性肿瘤特质,一旦确诊应视为恶性。

1.临床表现:1)常见症状为鼻塞、鼻出血、涕中带血,面颊胀满、麻木和疼痛感,头痛,眼痛、眼胀、突眼、复视和视力下降,牙关紧闭等。2)当肿瘤引起窦壁骨质吸收及破坏时可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3)鼻内镜检查发现局部黏膜隆起、水肿、充血、息肉样物,也可在鼻腔内无异常发现。

2.CT表现:1)CT平扫可见上颌窦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较为均匀。2)常可见一侧及以上窦壁骨质的破坏,最常见眶底和内侧壁骨质破坏,其次为窦前壁和后外侧壁,甚至破坏颅底骨质。3)肿瘤可侵犯周围肌肉、血管、神经等,侵入眼眶、颅底、颞下窝等,提示浸润性生长和恶性侵犯倾向。4)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表现。

?鉴别诊断:

1.上颌窦癌:上颌窦区软组织肿块,CT值为30?40Hu,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肿块破坏窦壁向周围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2.上颌窦恶性纤维瘤:肿瘤生长迅速,体积常较大,边缘不规则,中心易坏死、囊变呈低密度区,增强后显示清楚,肿瘤破坏周围的骨质,侵犯邻近结构。3.上颌窦恶性肉芽肿:病变位于中线附近,鼻窦黏膜明显增厚,两侧大致对称,鼻窦腔变小,鼻窦和颅底骨质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病变邻近脑组织出现片状低密度,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脑组织异常密度区呈片状强化。

推荐阅读——

腹膜后和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肝母细胞瘤的诊断与征象分析

胶质母细胞瘤(Ⅳ级)影像诊断要点

翼展云影影领影像医生集团,影像人聚集地

记得点赞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yf/1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