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是生长于黏膜的赘生物,是细胞过度增殖而造成的。息肉可以生长于各个器官的内表面,比如膀胱、子宫、胆囊、胃、肠道、鼻腔等部位均可长出息肉。息肉其实是一种良性的肿瘤,大多情况下不会危及生命,因此,不少患者在出现息肉之后,医生往往会建议其不需要特殊治疗,注意观察即可。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息肉都是安全的,身体一些部位的息肉是可能发生癌变的,对于这些息肉,建议通过手术切除,否则一旦发生癌变,对健康、生命都会造成严重威胁。那么,长在哪里的息肉需要手术切除呢?发现肠道息肉,应及时手术切除临床上多数息肉是无害的,但一旦发现肠道内长有息肉,建议及时通过手术切除。有研究表明,临床上约80%~95%的肠癌是因肠道息肉演变而来的。肠道内的息肉包括普通的炎症性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要格外引起重视,它属于癌前病变,与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果未及时治疗,多数患者最终可发生癌变。即使只是炎症性的息肉,也不能掉以轻心,它的危害性虽然比较小,但随着息肉的增大,可引起腹泻、便血、肠梗阻等症状,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因此,一旦发现肠道息肉,要尽早切除,避免引起更严重的问题。患有肠道息肉,一般有以下几个症状,应引起重视:1、便血如果患有肠道息肉,由于息肉表面溃疡、破溃,在与粪便摩擦之后出血,会引起便血的现象。肠道息肉造成的便血颜色多为鲜红或暗红,血液与大便混合,这与痔疮引起的便血不同,如息肉出现感染,还可出现脓液或黏液血便。一些家族性息肉由于息肉数量众多,或腺瘤性息肉发生破裂,可导致大量出血,甚至引起昏迷、休克。2、腹痛肠道内出现息肉,患者还会有腹痛的症状,这是因为粪便在肠道内蠕动时,可压迫、牵拉肠息肉,出现肠道刺激症状,从而出现腹痛的症状,这类腹痛多表现为隐痛,一般可以忍受,呈阵发性发作。3、大便习惯改变如果肠道内的息肉发炎,可刺激肠道,诱发肠道炎症,继而引起大便习惯改变的现象,比如大便不成形、大便次数频繁等。4、营养不良不少家族性息肉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这是因为肠息肉影响到肠道的消化与吸收功能而造成的,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身体消瘦、乏力的症状,应引起重视。息肉虽说是良性的肿瘤,但如果是生长于肠道内的息肉,不应掉以轻心,这类息肉很可能发生癌变,要及早切除。一般肠息肉演变为肠癌平均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肠癌在55岁之后高发,因此,建议大家从40岁开始,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是肠癌的高危人群,在30岁就要开始做肠镜检查了,只有如此,才可以提前发现息肉,在癌变之前将它处理掉,防患于未然。

: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zl/13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