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得白癫疯 http://m.39.net/pf/a_6302655.html

当当上买的书,今天下午刚刚拿到。回家后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看完了第一章,是关于干祖望教授的学术思想。很有些感触,还是记个笔记吧。

在三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中介”理论

所谓“中介”,是指从病因到证候表现之间的中间媒介。“中介证”主要根据病邪对于人体脏腑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具体地说,是把外感六淫侵犯人体而直接致病者列为一级中介证;把内外七情致病的证候、六淫致病后转化而生的证候(例如风化燥、寒化热)以及继发致病因素(痰饮、瘀血)等致病者列为二级中介证;把病情重笃、患者处于弥留之际的证候(例如毒入心包、亡阴、亡阳等)列为三级中介证。对于一级中介证,治疗以祛邪为主;对于二级中介证,治疗以燮理脏腑功能为主;对于三级中介证,亟需抢救,做全身性治疗,防止“阴阳离决”。

(白雪先生)

在四诊的基础上提出“查诊”的理论

干老认为耳鼻喉科临诊中,除了用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以外,还应该运用查诊,因耳、鼻、咽、喉均属空窍,较为隐蔽,难以直视,通过一些专科检查方法,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患处的具体情况,再结合四诊,用中医的观点进行分析、辨证,则更加准确。例如声音嘶哑的疾病,自古以来认为“金实不鸣,金破不鸣”,如果肺脏受了风邪,邪气壅塞肺脏,声音就不能响亮;如果肺脏虚损,声音也会嘶哑。这的确概括了声音嘶哑的主要病因病理,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引进了现代医学的喉镜检查方法,发现声带肥厚、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疾患用治肺的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应采取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的方法治疗。(在眼科临床中也一样,现代科学扩大了“望诊”的范围,对于这些扩大的范围,也必须用传统的中医理论加以阐释,才能更好地辨证论治。)

在八纲的基础上创“十纲”学说

干老从多年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学说并不完美。首先,阴阳二纲既是八纲中的总纲,则不应与其他六纲并列,否则形同虚设,也不符合逻辑。其次,在辨证时明确标本和体用十分重要,故提出“十纲辨证”的学说,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标、本、体、用。标、本在中医学中含义很广泛,治病需分标本,这是早在《内经》中就明确了的,所谓“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思想,是在复杂证情中掌握主次先后的准则之一。体、用是一对哲学范畴,指本体和作用。这里作为辨证纲领,是取其人体器官和功能的意思。一般而言,器质病变和功能病变是不可决然分开的,但是人体各部位的疾病,都有轻重的不同,因此就分别以“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来表示人体器官病变的量变和质变的不同。器质性病变即“体病”证候,功能性疾病即“用病”证候,这就是体用两纲的含义。例如,声音嘶哑,如果只是嗓音疲劳,或是短期的声带充血和水肿,属于“用”的病证;癔性失音,也属于“用”的病证,在这些情况下,内服中药是较佳方案。如果检查发现有声带息肉之类有形的赘生物,则属于“体”的病证,一般用手术摘除效果优于服药;当然,查出属“体”的病证,不一定依赖手术,例如基底广泛的声带息肉、声带肥厚、室带肥厚、慢性肥厚性鼻炎、鼻息肉等等,坚持中药治疗,也能奏效。(这个观点很有启发,例如眼科临床上常见的一些流泪证,查体泪小点位置正常,冲洗泪道通畅,又没有明显结膜炎等刺激因素,治疗上也没有理想的方法,这应该归属于“用”的病证,中医药治疗可以发挥其辨证论治的长处。)

在《内经》的启发下创“仿内经”

干老自幼熟谙《内经》,更善于发挥运用。他根据《素问·宣明四气》中“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的理论,而悟出了温阳补肾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又如《素问·阴阳类论》指出:“咽喉干燥,病在土脾”,干老将此理论加以发挥,提出了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益气升清、健脾利湿的方药,治疗脾虚型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收到很好效果。他在编撰“仿内经”时说:“喉有五属:无形之气者,心为音声之主,肺为音声之门,脾为音声之本,肾为音声之根。有形之质者,声带属肝,得肺气之橐籥而能震颤;室带属脾,得气血之濡养而能活跃;会压、披裂属于阳明,环杓关节隶乎肝肾。”他又说:“音调属足厥阴,凭高低以衡肝气之刚怯;音量属手太阴,别大小以权肺之强弱;音色属足少阴,察润枯以测肾之盛衰;音域属足太阴,析宽窄以蠡脾之盈亏。肝刚、肺强、肾盛、脾盈,则丹田之气沛然而金鸣高亢矣。”(这些阐述与中医眼科的五轮学说相似。另外,与中医眼科相同,在现代医学扩大了的“望诊”范围中,不仅是“查诊”得到的病变形态、色泽、新旧等需要用中医传统理论加以阐释,声带、室带、会厌、披裂、环杓关节等解剖结构也需要用中医传统理论加以阐释。)

多涕症和喉源性咳嗽是干老新制定的两个新病种

多涕症常见于儿童和体弱的老人,临床表现为鼻涕量多无制,擤之难尽。在小儿,鼻涕为黄浊,偶见白色;在老人,则均为清稀,且常常在进餐时,涕量骤增,流出鼻腔。小儿多见实证,治宜清泄肺热,可用泻白散合苍耳子散,常用药如桑皮、地骨皮、苍耳子、辛夷、薄荷、甘草等;老人多为脾肾阳虚证,可用缩泉丸。缩泉丸原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而致遗尿的。干老认为,肾主水液,无论是遗尿还是多涕,其原因都是脾肾阳虚,肾气不能控制水液的正常运行,治疗原则应该相同,所以用乌药、山药、益智仁等组方以温补脾肾,均能取得好的效果。(同理,中医眼科临床上体弱老人的迎风冷泪、无时泪下,也多为肝肾不足,需滋补肝肾、益气固窍。)喉源性咳嗽的特点是咳嗽因于咽喉作痒,咽喉中疑似有痰,患者竭力想把痰咳出来,却总是剧烈干咳,无法咳出痰来。常常是一天之中有几次阵发性的发作,患者咳得面色通红,颈爆青筋,十分难受。检查肺、气管、咽喉,除了轻度充血之外,并没有大的病变。干老提出了喉源性咳嗽的新病名,制定了用疏风宣肺、清心泻火、养阴润燥、滋阴降火、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还是要结合整体辨证论治。)

临床用药别具一格

干老曾说:“药物治病,有利有害,故而处方如布阵、用药如用兵,如处方调度不精,用药不审,盲于冲锋于前,不顾其后,定得败北、草菅人命”。辨证施治的方法应该是“固定安排,灵活应用”。所谓固定安排:一是指每个病有常见的证型,每个证型有常规的治疗大法和代表方剂;二是指耳鼻咽喉有相对的归经属脏,例如耳为肾窍,病位的归经属脏分析也应该灵活。干老用药的特点是:味少量轻,一般处方药味控制在10味左右,剂量多在3~10g,偶有重镇药物用至20~30g,如牡蛎、磁石、石膏等。干老认为:耳鼻喉科,位于上焦,事属空窍,以通为用,用药宜轻。正如《温病条辨》所说:“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中医眼科用药亦是如此。)

注:文/医院眼科:白雪图/部分来源于网络美文搬运工:娄东小医

在劳力上劳心

——陶行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hl/11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