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宣传周关于大肠癌,你真的知
大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合称,是世界癌症发病谱中第三位常见的恶性肿瘤。上海市大肠癌的发病率上世纪末就已“上位”到第三名,近年来又取代胃癌做了“老二”。
近年青浦区肿瘤监测数据显示,-年大肠癌标化发病率在15.47/10万-24.11/10万之间,略有上升趋势。-年青浦区大肠癌发病粗率名次也位列前三名。
居民
为什么大肠癌发病率如此快地增长呢?
研究表明,大肠癌发病除了与遗传和长期溃疡性结肠炎或多发性肠息肉发病有关之外,还与饮食习惯有关。我国70、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发生改变,饮食习惯趋于西方化,增加了发生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引起大肠癌的主要原因1.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或多发性肠息肉者,患大肠癌的机会较一般人高。
2.与饮食习惯有关,高动物性脂肪、高蛋白质和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可能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3.与遗传有关,家族中曾有人患过大肠癌,则直系亲属有较大机会罹患。
大肠癌“上位”:西化饮食是元凶!西方化的饮食是一种相对高蛋白质、多脂肪、少谷物、少蔬果的膳食模式,而生活的现代化也使得人们身体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减少。
在传统饮食习惯下,通过小肠进入大肠的蛋白质和脂肪残余是少量的,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可继续合成人体必需的物质,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和一些非必需氨基酸,均有益健康。但若动物蛋白质和脂肪摄入太多,超出小肠消化吸收的能力,进入大肠的就不再是少量残余了。
放臭屁:进入大肠的“精华”太多,这些“精华”一旦过多进入大肠,在大肠这“发酵罐”中,会导致菌群失调,大量产生胺类等致癌物。胺类有特殊气味,也就是通常说的“放臭屁”,这可是危险信号哦!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最终会被排出体外。但是,别小看这些不能被吸收的糟粕,它们可比那些过量的“精华”残余可贵得多,它们在大肠中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吸收水分后体积膨胀增大,一路把坏死的细胞、过多的肠道菌群和胺类致癌物“打包”进粪便,并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充分摄入膳食纤维的人排便都非常通畅,不仅大肠癌发病率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率也会降低。
“健康”粪便,通常是半固体的,含水分占80%以上,而带出的肠道废物可占粪便干重的1/3以上。膳食纤维摄入少的人,肠道蠕动慢,排空时间长,粪便又干又硬又少,对直肠的刺激也不够,便意少,没有每天排便的欲望。大肠中的胺类等有毒废物来不及排出,在体内积蓄时间过长,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只得“自产自销”:到达一定浓度后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导致全身性的胺类致癌物增多。因此,便秘人士往往皮肤干涩、暗疮频发、心情压抑,而最接近毒素的大肠壁细胞,也就不可避免地反复发生炎症,甚至发展到癌症。
我们该如何预防大肠癌呢?
第一:饮食预防健康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关键,要减少精细食物的摄入,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
第二:增加运动坚持每天至少30分钟的有氧运动,增加肠道的蠕动,就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肠息肉转变为大肠癌,规律性运动可以降低24%的大肠癌风险。第三: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除了合理膳食和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保持良好的大便习惯,避免便秘,做到每天排一次大便,减少大便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减少各类有害物质对肠粘膜的不良刺激,从而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第四:早筛查、早诊断、早预防为了提高大肠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早诊率和治疗率,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未来的发病率,全面保障辖区居民的健康。青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的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自年起,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作为上海市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全市各社区推行,在过去的5年,青浦区已惠及超过18万适龄中老年人,其中筛查出癌前病变及大肠癌患者,合计余例。及早发现和诊断,就能做到及时治疗和干预,从而阻断癌前期病变发展成癌症。根据相关测算,大肠癌筛查工作如果持续10年,将为上海市减少2.65万例大肠癌患者。
尽管大肠癌筛查在社区已经开展多年,但是参与筛查的市民常常由于错误的粪便采集方式,导致出现错误的筛查结果,影响筛查的有效性!
居民
那么该如何科学采集粪便呢?
很简单,请看下图。
居民
“大肠癌初筛粪便隐血前3天需忌口,如不忌口肉类、内脏、绿叶蔬菜和维C等,会增加筛查结果的假阳性率”说法妥当吗?
忌口主要针对传统的化学法粪便隐血检测,该法现已基本淘汰,目前上海所有大肠癌筛查都使用免疫法检测试剂,因此无需忌口。
大家放心吃吧!
但仍要强调的是要避免在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期间进行检测,是否可以停药以参与筛查,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另外,口腔、鼻腔出血期间以及女性经期筛查都有可能影响结果,造成筛查假阳性。
青浦各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地址以及相应开展大肠癌筛查的年份,小编已为大家收集整理好啦!请看
赞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yf/9985.html
- 上一篇文章: 得了鼻炎,千万不能讳疾忌医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