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息肉和癌症的距离有多远
首都医科医院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8yy)
友谊内镜消化道早癌科普21
息肉,其实就是块多余的“肉”,或叫赘生的“肉”,在人的体内空腔脏器由黏膜覆盖的内表面上,从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到子宫、膀胱,都是它喜欢生长的地方。
按照生长部位的不同,会叫做“鼻息肉”、“胃息肉”、“直肠息肉”、“膀胱息肉”等等。如果某一部位长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叫“多发性息肉”。
那么息肉究竟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有多大呢?下医院消化分中心专家为大家作一介绍。
息肉长得很慢,藏得很深
一般来说,息肉生长的速度比较缓慢,也很隐蔽,不会轻易暴露自己。
息肉当中最易暴露自己的是声带息肉,它小如芝麻或绿豆大小时就让人声音嘶哑,而被及早查出;
鼻腔的息肉长到豌豆大小时才会出现鼻塞、鼻衄等症状而被医生看到;
小儿的直肠息肉,因为易出血而从肛门脱出而露出“马脚”;
胃体上的息肉却可以长得很大而患者毫无感觉;
最“阴险”的是大肠息肉,经常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到时“摇身一变”就可成为结肠癌,只不过息肉表面很脆弱,容易出血,病人发现血便就会去看医生,息肉的狐狸尾巴也就藏不住了,但是病人的病情往往也已经不轻了,所以千万不要等到有症状了才想起它!但当然也有人当做痔疮出血而不以为然。
息肉其实是癌的近亲
息肉的癌变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一旦出现症状被发现,就很有可能已成晚期癌症,有了广泛的转移,这时医生对它也可能束手无策了。
说息肉是癌症的近亲,恰如其分。比如,95%的大肠癌就是我们长大之后的样子!
并不是每个息肉都会癌变
因为恶性的毕竟占极少数,良性的占绝大多数,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对生命的威胁,即使癌变,也要经过较长时间。
1.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往往凶多吉少,应警惕其癌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应将其当作恶性来看待;
2.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易癌变,属炎症型的则恶变较少;
3.体积较小、带蒂的息肉,多属于良性,且不易癌变,大家不必紧张害怕。但宽基广蒂的息肉常难平安,容易癌变。
4.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容易癌变;
5.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增加,如一个息肉的癌变率为1%,那么生长了个息肉,癌变可能就接近%。
息肉最怕检查
内镜可以把息肉及时彻底处理,使息肉威胁患者生命的机会越来越少。
息肉成为癌的时间要5-15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你能发现息肉并切除,那么它就再也没有机会癌变了。
切除息肉很简单
既然息肉与癌症攀上了“亲戚”,那么你们就不能等闲视之,应该把息肉作为一种癌前的疾病来看待,应及时手术,以免“夜长梦多”,发展成为癌症。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已能够在内窥镜下用圈套器割除,或以电灼、激光来治疗,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不再需要剖胸、剖腹,甚至不需要住院。
但对于那些范围较广,体积较大的,在内窥镜下切除有困难,仍需手术治疗,以“一时之苦”来换取“长治久安”。
息肉会死灰复燃,要定期复查
息肉的生命力极其旺盛,虽然你切除了它,但是你的生活习惯没变,你的体内环境没变,适合息肉生长的土壤还在,它还会生根发芽,死灰复燃!
所以,你即使切了息肉,也还要定期复查。
以结直肠息肉为例:
肠息肉疾病具有很高的复发性,这次是在直肠,下次很可能在其他部位发生。因此,患者在术后遵医嘱定期进行肠镜复查很重要。
对于一些增生性的肠息肉疾病,其生长速度很慢,患者可在术后1~2年随访1次;
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病人,应该1-3年复查一次。
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查一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要3-6个月再复查一次,此后的复查频度请遵医嘱:
(1)首次肠镜检查因肠道准备不好,影响检查视野者;
(2)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全结肠检查者;
(3)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
(4)大于1cm的广基息肉;
(5)大于1cm的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重度异型增生者;
(6)息肉已局部癌变未达黏膜下层或超过黏膜不层不愿追加手术切除者。
本文作者:胃肠病
首都医科医院消化分中心以食管、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的内镜介入(微创)诊断与治疗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是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消化内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更多胃肠健康的科普知识,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uoflm.com/zcmbyy/10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临床上常见的息肉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